第四七一章:此生官不过六品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关于这些人才的选拔李元吉还是很重视的。
毕竟化学不是数学,一个精通化学的人才,若是品行不过关的话,那么他完全可以制造出更多的麻烦出来。
而且李元吉对于这些人的期望值也很高,虽说现在的技术水平很低。
可不代表将来也是一样的,甚至可以夸张一点的说,这些人在将来,对大唐所产生的影响,将会是全方位的。
所有你能够想到的地方,都有可能出现他们的身影,甚至包括日常的做饭,火苗的产生,清水的沸腾,食物由生变熟,由淡便咸等等,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可以用化学来解释。
所以,对于这一批人的选择,李元吉也不敢大意。
所以才会派出了禁军前往各地将人给带回来,并且亲自吩咐了一些测试的流程,陈俊美准确的猜到了李元吉的心思。
人在精而不在于多,关于合适人选的多少,李元吉并不会去在意,可若是有人不把这事当回事,那可就要好好说道说道了。
三天的时间转眼即逝,书院中的气氛又浓郁了些,再过十来天的时间,这些人便该登上自己的战场了。
该前往长安参加科举的去长安,该参加地方官府组织考试的就留下来等着考试。
而五个本该参加地方考试的学生,却因为接受了新的任务而放弃了此次的考试,虽说根据之前那将军所说的话,这应该是个好事。
可在他们真正的知道这件事情之前,还是没有人敢去肯定。
翟亮撒了谎,再将那一两银子交给父母的时候,并没有告诉他们自己要去执行任务,而是说自己要去长安,因为学习态度不错,所以被书院选出来进入长安书院继续学习,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两年,并且嘱咐他们,如果有事的话可以写信。
当然,翟亮很清楚,家里面是不可能跟自己写信的,不舍得那点钱,倒是捎信才是最靠谱的。
“你们几个呢?怎么跟家人说的?”年轻的将军转头看向其他四人,这是个问题,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为他们要去的并不是长安书院,如果家人到了那里找不到人,又该怎么解释?
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门,有说被书院推荐去长安的,但去那里干啥还不清楚,等到了以后会写信,有说去长安游学的,还有的干脆就说去长安做官的,至于是什么官,这就不知道了。
“现在立刻写一封信,给家里报下平安,就说你们已经到了长安,在长安书院已经落下了脚,若是要去找你们的话,可到长安书院。”年轻将军想了下,安排好后事也是自己的职责之一。
先前不是没有想过,只是没想到这些人会找出这么多的理由,难道他们之前就没商议过吗?就没个统一的答案吗?
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有能力给他们找一个统一的答案,并且让这个谎言变为事实。
家书并不需要写的太多,写多了也看不明白,只是简简单单的报个平安,然后留下个地址就行了,所以几人写的速度倒也不慢,一盏茶不到的功夫,五封家书便写好了。
拿过家书,年轻将领便找到了金裕,让其在一个月后将这些家书送给他们家人。
再然后,在一队禁军的保护下,这五人便踏上了西去的征程。
或许是考虑到他们书生的身份,虽然书院也有练体的课程,可那顶多也就只能算是强身健体,让他们保证有足够的的精力去学习,长途跋涉什么的,还是想想就算了。
五个人,围坐在一台宽敞的马车上,除了躺不下五个人以外,其他的到还算是挺宽敞的。
当然,这台马车只是用于日间赶路的,夜间的时候并不用急着赶路,他们可以住在驿站中。
至于待遇问题,不能说是特别好,但也不能说特别差,至少他们的伙食水平是比禁军将士高一个等级的。
新修没几年的水泥官道,配合上数之不尽的驿站,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正常由七日缩短为五日的行程,即便他们不慌不急的赶路,也只用了四天多一点的时间便来到了长安。
平均下来的话,每日差不多也走了将近两百里路,这个距离放在后世并不能算什么,但是放在现在,这个速度可一点也都不慢。
几人都是第一次来长安,不过长安的繁华却暂时与他们毫无关系。
几人趴在窗户上不停的瞅着外面,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但有带着那丝丝熟悉的感觉,其实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感觉。
毕竟洛州可以看做是长安的缩小版,两者的大致布局是大差不差的。
当然,坊市制度的布局其实都差不太多。
……
“洛州书院的学生已经到了,一共有五人,而最初有七人,不过有两人选择了拒绝,这是他们的资料。”负责带着翟亮他们来到长安的那名年轻将领,站在李元吉的面前,将包中的七份资料取了出来。
宋忠接过资料,然后大致的扫了眼,并不是为了好奇而想多看一眼,纯粹是他的工作流程,是他的职责。
虽然这不大可能,可不管可不可能,他作为皇帝身边的最后一道防线,虽然战斗力几乎等于零,可他还是要竭尽一切可能的保证皇帝的安全。
“拒绝的理由呢?”李元吉先是挑出了两份打着叉号的资料,缓缓的询问了起来。
“名为陈都的学生以任务目标不明确,无法确保他可以学以致用,为了避免朝廷在他身上的投资打水漂,也为了不使他自己的努力毫无发挥之地,所以拒绝了。而另一名学生则没有说出具体的理由,不过测试的时候明显有些悔意,但终究还是拒绝了。”孙瑜如实的说道。
哼!
李元吉听了这个回答,不禁冷哼了一声。
“今日能以不能学以致用而拒绝,他日又是否会因为任务太过艰巨,显然不可能完成而放弃?这样的官员,朕怎敢放心用之?”对于这个回应,李元吉显然很不满意。
事实上孙瑜也早就看出了其中的问题,只是他没有义务去提醒。
选择都是自己做出来的,怎么选,那是自己的事情,而既然做出了这个选择,就要做好接受一切后果的心理准备。
李元吉不是那种喜欢给人穿小鞋的人,但凡事终究逃不开一个意外。
陈都的回应很完美,简直完美到让人无可挑剔,可他却忽略了这个时代。
虽然李元吉有意要让时代的束缚放宽,可不代表着他们就可以藐视皇权,说一千道一万,皇权才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
圣命不可违,一个接受了皇室教育的书生,竟然在面对皇室的召唤的时候,以这种可笑至极的理由选择了拒绝。
难道说,在他们的眼中,这么一个没有明确指出来的任务,就是在要他们的命,要他们的前途吗?
难道说,自己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对人才的重视,还没有让他们可以解惑吗?
说来说去,无非还是个信任的问题,他们不相信皇室的召唤会对他们有什么太多的好处,所以他们宁可守着现在所有的那些,也不会去做一些看似危险的举动。
说白了,这种人就是好功,自私,一旦走上高位,必然会成为一个新的官僚阶级。
虽然这种判断未必准确,可不得不承认,这个叫陈都的学生,的确恶心到了自己。
“去告诉萧瑀,这个学生若是考不中便罢,考中之后,此生官不过正六!”李元吉有些愤怒的吩咐着。
萧瑀是吏部尚书,官员的晋升他有着决定的权力,虽说名义上是归皇帝管辖,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
皇帝虽然可以管到,但皇帝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朝廷那么多官员,不可能每一个都管到,所以,一般而言,只有进入正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进入皇帝的视线。
也就是说,一个官员在从五品上晋升正五品下的时候,这个决定权在于皇帝,包括再往上走也是一样,这些官员都是要由皇帝拟任的。
而从五品上以下的官员,则由吏部尚书草拟,然后皇帝签署。
一般而言,这种级别的官员皇帝是不会仔细去看的,大多数都是扫上一眼就直接签署。
这也是为什么吏部尚书这个位置尤为重要的原因,不是个自己人,这时候瞎胡搞的话,要不了几年的时间,根基就彻底的烂了。
而这事交给萧瑀,还有另一个原因,萧瑀是今年的主考官之一。
当然,说是主考官,倒不如说是主监官更合适一些,因为整个考试并不需要萧瑀去亲自出面。
而新的科举制度,最高级则任命一主二副三位考官,而这三人则只能从内阁中挑选出三个成员来担任,且每年都是不一样的。
保持流动性,加上身居高位,这也就最大限度的杜绝了腐败的发生。
“至于另一个,多观察一段再说吧。”想起那个没有明确原因的考生,李元吉也有些不太好办。
他不想随意的毁掉一个人的前途,也不想让一个心有他想的人进入朝廷,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观察。
“诏房玄龄、马周……”
关于这些人才的选拔李元吉还是很重视的。
毕竟化学不是数学,一个精通化学的人才,若是品行不过关的话,那么他完全可以制造出更多的麻烦出来。
而且李元吉对于这些人的期望值也很高,虽说现在的技术水平很低。
可不代表将来也是一样的,甚至可以夸张一点的说,这些人在将来,对大唐所产生的影响,将会是全方位的。
所有你能够想到的地方,都有可能出现他们的身影,甚至包括日常的做饭,火苗的产生,清水的沸腾,食物由生变熟,由淡便咸等等,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可以用化学来解释。
所以,对于这一批人的选择,李元吉也不敢大意。
所以才会派出了禁军前往各地将人给带回来,并且亲自吩咐了一些测试的流程,陈俊美准确的猜到了李元吉的心思。
人在精而不在于多,关于合适人选的多少,李元吉并不会去在意,可若是有人不把这事当回事,那可就要好好说道说道了。
三天的时间转眼即逝,书院中的气氛又浓郁了些,再过十来天的时间,这些人便该登上自己的战场了。
该前往长安参加科举的去长安,该参加地方官府组织考试的就留下来等着考试。
而五个本该参加地方考试的学生,却因为接受了新的任务而放弃了此次的考试,虽说根据之前那将军所说的话,这应该是个好事。
可在他们真正的知道这件事情之前,还是没有人敢去肯定。
翟亮撒了谎,再将那一两银子交给父母的时候,并没有告诉他们自己要去执行任务,而是说自己要去长安,因为学习态度不错,所以被书院选出来进入长安书院继续学习,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两年,并且嘱咐他们,如果有事的话可以写信。
当然,翟亮很清楚,家里面是不可能跟自己写信的,不舍得那点钱,倒是捎信才是最靠谱的。
“你们几个呢?怎么跟家人说的?”年轻的将军转头看向其他四人,这是个问题,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为他们要去的并不是长安书院,如果家人到了那里找不到人,又该怎么解释?
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门,有说被书院推荐去长安的,但去那里干啥还不清楚,等到了以后会写信,有说去长安游学的,还有的干脆就说去长安做官的,至于是什么官,这就不知道了。
“现在立刻写一封信,给家里报下平安,就说你们已经到了长安,在长安书院已经落下了脚,若是要去找你们的话,可到长安书院。”年轻将军想了下,安排好后事也是自己的职责之一。
先前不是没有想过,只是没想到这些人会找出这么多的理由,难道他们之前就没商议过吗?就没个统一的答案吗?
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有能力给他们找一个统一的答案,并且让这个谎言变为事实。
家书并不需要写的太多,写多了也看不明白,只是简简单单的报个平安,然后留下个地址就行了,所以几人写的速度倒也不慢,一盏茶不到的功夫,五封家书便写好了。
拿过家书,年轻将领便找到了金裕,让其在一个月后将这些家书送给他们家人。
再然后,在一队禁军的保护下,这五人便踏上了西去的征程。
或许是考虑到他们书生的身份,虽然书院也有练体的课程,可那顶多也就只能算是强身健体,让他们保证有足够的的精力去学习,长途跋涉什么的,还是想想就算了。
五个人,围坐在一台宽敞的马车上,除了躺不下五个人以外,其他的到还算是挺宽敞的。
当然,这台马车只是用于日间赶路的,夜间的时候并不用急着赶路,他们可以住在驿站中。
至于待遇问题,不能说是特别好,但也不能说特别差,至少他们的伙食水平是比禁军将士高一个等级的。
新修没几年的水泥官道,配合上数之不尽的驿站,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正常由七日缩短为五日的行程,即便他们不慌不急的赶路,也只用了四天多一点的时间便来到了长安。
平均下来的话,每日差不多也走了将近两百里路,这个距离放在后世并不能算什么,但是放在现在,这个速度可一点也都不慢。
几人都是第一次来长安,不过长安的繁华却暂时与他们毫无关系。
几人趴在窗户上不停的瞅着外面,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但有带着那丝丝熟悉的感觉,其实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感觉。
毕竟洛州可以看做是长安的缩小版,两者的大致布局是大差不差的。
当然,坊市制度的布局其实都差不太多。
……
“洛州书院的学生已经到了,一共有五人,而最初有七人,不过有两人选择了拒绝,这是他们的资料。”负责带着翟亮他们来到长安的那名年轻将领,站在李元吉的面前,将包中的七份资料取了出来。
宋忠接过资料,然后大致的扫了眼,并不是为了好奇而想多看一眼,纯粹是他的工作流程,是他的职责。
虽然这不大可能,可不管可不可能,他作为皇帝身边的最后一道防线,虽然战斗力几乎等于零,可他还是要竭尽一切可能的保证皇帝的安全。
“拒绝的理由呢?”李元吉先是挑出了两份打着叉号的资料,缓缓的询问了起来。
“名为陈都的学生以任务目标不明确,无法确保他可以学以致用,为了避免朝廷在他身上的投资打水漂,也为了不使他自己的努力毫无发挥之地,所以拒绝了。而另一名学生则没有说出具体的理由,不过测试的时候明显有些悔意,但终究还是拒绝了。”孙瑜如实的说道。
哼!
李元吉听了这个回答,不禁冷哼了一声。
“今日能以不能学以致用而拒绝,他日又是否会因为任务太过艰巨,显然不可能完成而放弃?这样的官员,朕怎敢放心用之?”对于这个回应,李元吉显然很不满意。
事实上孙瑜也早就看出了其中的问题,只是他没有义务去提醒。
选择都是自己做出来的,怎么选,那是自己的事情,而既然做出了这个选择,就要做好接受一切后果的心理准备。
李元吉不是那种喜欢给人穿小鞋的人,但凡事终究逃不开一个意外。
陈都的回应很完美,简直完美到让人无可挑剔,可他却忽略了这个时代。
虽然李元吉有意要让时代的束缚放宽,可不代表着他们就可以藐视皇权,说一千道一万,皇权才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
圣命不可违,一个接受了皇室教育的书生,竟然在面对皇室的召唤的时候,以这种可笑至极的理由选择了拒绝。
难道说,在他们的眼中,这么一个没有明确指出来的任务,就是在要他们的命,要他们的前途吗?
难道说,自己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对人才的重视,还没有让他们可以解惑吗?
说来说去,无非还是个信任的问题,他们不相信皇室的召唤会对他们有什么太多的好处,所以他们宁可守着现在所有的那些,也不会去做一些看似危险的举动。
说白了,这种人就是好功,自私,一旦走上高位,必然会成为一个新的官僚阶级。
虽然这种判断未必准确,可不得不承认,这个叫陈都的学生,的确恶心到了自己。
“去告诉萧瑀,这个学生若是考不中便罢,考中之后,此生官不过正六!”李元吉有些愤怒的吩咐着。
萧瑀是吏部尚书,官员的晋升他有着决定的权力,虽说名义上是归皇帝管辖,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
皇帝虽然可以管到,但皇帝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朝廷那么多官员,不可能每一个都管到,所以,一般而言,只有进入正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进入皇帝的视线。
也就是说,一个官员在从五品上晋升正五品下的时候,这个决定权在于皇帝,包括再往上走也是一样,这些官员都是要由皇帝拟任的。
而从五品上以下的官员,则由吏部尚书草拟,然后皇帝签署。
一般而言,这种级别的官员皇帝是不会仔细去看的,大多数都是扫上一眼就直接签署。
这也是为什么吏部尚书这个位置尤为重要的原因,不是个自己人,这时候瞎胡搞的话,要不了几年的时间,根基就彻底的烂了。
而这事交给萧瑀,还有另一个原因,萧瑀是今年的主考官之一。
当然,说是主考官,倒不如说是主监官更合适一些,因为整个考试并不需要萧瑀去亲自出面。
而新的科举制度,最高级则任命一主二副三位考官,而这三人则只能从内阁中挑选出三个成员来担任,且每年都是不一样的。
保持流动性,加上身居高位,这也就最大限度的杜绝了腐败的发生。
“至于另一个,多观察一段再说吧。”想起那个没有明确原因的考生,李元吉也有些不太好办。
他不想随意的毁掉一个人的前途,也不想让一个心有他想的人进入朝廷,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观察。
“诏房玄龄、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