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唐朝最佳闲王 > 第四七六章:内阁的反省

第四七六章:内阁的反省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任何事情的造成,都不是一朝一暮可以做到的。

    甚至可以说,自从李元吉来到了这个时代,他与这个时代的隔阂就已经出现了。

    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思想的碰撞,必然会有一方以失败而落幕。

    不同的是,原本处于劣势一方的李元吉,却拥有着皇帝的身份。

    这个身份解决了很多很多的问题,也为李元吉挡掉了很多很多的麻烦,可以让他的想法,一步步的去实现。

    科学院的建设,军队的改革,商业化的推行,这些可以说都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而在此之前,李元吉的态度也更类似于温水煮青蛙那样,不慌不急的,慢慢的去做,直到带来了好处,让他们不再去抗拒,不在去怀疑。

    亦或者可以说,这些东西能给这些大臣们带来的,只是生活和感觉上的冲击,从某个程度来说,对于他们是有利的。

    可是李元吉一口气招收了十九个学生,那意义可就不同了。

    今年可以是十九个,明年就可以是五十个,早晚有一天,这朝廷终究会成为天子门生的地盘。

    如果说之前的那些动作是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好的改变,那么现在,李元吉的这种做法,就是在冲击他们的地位,冲击他们后代的权益。

    所以朝中反对的声音才会那么多,所以魏徵才会忍不住的找上门来进行劝谏。

    可是在此之前,却从未有过任何一个人去考虑过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今大好的局面下,李元吉为什么要这么做?

    李元吉还很年轻,他的思维还很规整,距离晚年糊涂的日子还长着呢,很难想象一个皇帝会在年轻的时候做出这么糊涂的决定来,而且这个皇帝在此之前还是那么的精明。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可他们却愣是没有想到这一点。

    感受着李元吉巨大的失望之意,魏徵离开了宫殿,那些内阁成员也再一次的聚集在了内阁。

    只是这一次的气氛,却不如以往那样的畅快,或是为了一件事情而挣的面红耳赤。

    压抑的气氛笼罩在整个内阁大殿之内,所有人都紧紧的皱着眉头。

    “这么说来,陛下这次的决定,是咱们会错意了?”房玄龄有些不解,但魏徵带来的消息,也的确朝着这方面在证明着。

    “马相,这事你怎么看?”皇甫无逸将目光看向了马周。

    内阁之间,还是以相来相互称呼,虽然名字变了,人也多了,但其实职责还是差不多,加上大家也都习惯了,所以也就这么延续下来了。

    马周是李元吉一手培养出来的,从长安到镇北,再从镇北到长安,年纪轻轻的便走上了如此高位,让人惊艳之余,也只能无奈的摇头叹息,暗叹自己咋就没这个命呢?

    马周自上任以来,政绩并不算突出,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对于内阁其他成员来说,这样的政绩也并非不可接受的。

    毕竟只是一个新成立的衙门,虽然级别高,可却没人有这方面的经验,加上又是皇帝的身边人,大家各自隶属于不同的衙门,所以也就没人敢去招惹他。

    皇甫无逸的话,将众人的视线也都带到了马周的身上。

    如果说对皇帝的了解程度,这里当属马周最为了解。

    “不知道!”马周摇了摇头,接触的多的确了解的多,这是常识,可有些事情是不能用常识去猜测的。

    而皇帝显然就是其中的一个,皇帝的心思,哪有那么容易的猜测?

    当然,这话也有些不太合适,因为大多数时候,大臣们还是要去猜测皇帝的心思的,这样的话,很多事情就可以让大家都有面子。

    但是很显然,这事马周并没有猜出来。

    “陛下行事历来不讲规矩,可看的多了再回头去看,就会觉得这么做是有他的道理的,我虽跟在陛下身边多年时间,可这件事情我也看不透。”马周继续解释着,这是他唯一能够解释的。

    也是在此之前,让他保持现状,成为整个内阁成员中唯一一个没有表态的人。

    马周知道李元吉这么做肯定是有道理的,可这个道理是什么?他却猜不到,更看不出,所以他不敢去妄加评判,也不敢去阻止其他人。

    “那陛下说我等思想迂腐这事怎么看?难道是我等真的已经跟不上陛下的步子了吗?”萧瑀有些气愤的说着。

    虽然他跟大多数人的关系都不算好,而且最近还深得皇上的信任,但在这事上,李元吉的这一番话也还是让萧瑀感觉到有些伤心的。

    “未必,陛下若真是这么觉得,怕是就不会告诉我等这些话了,不过对于我等来说,现在也算是迫在眉睫了,倘若不能悟透陛下的这番意思,并且拿出动作来的话,估计下一次就是我等一个个的被撤换了。”房玄龄摇了摇头,虽然猜不透,但是这一点他还是有把握可以保证的。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认可,说的越多,就越是代表还在乎,最怕的就是那种什么也不说的时候,只有这个时候才代表着最危险。

    “陛下着重提出了工业化这个问题,诸位这些年来也多是待在朝中,鲜有下去走动的机会,我倒是借着这个职责经常下去走动,现在陛下提起这事,倒是让我想起了之前的一些事情。”马周想了想李元吉的话,又想了想自己这几年遇到的人和事,心中似是渐渐的有了些明悟。

    没有人来打扰马周,即便这个时候他停了下来,没有继续说下去。

    可大家也依旧保持着安静,静静的等着马周继续说下去。

    “陛下着重提出了两个不同的思想,一个是农业思想,一个是工业思想。农业思想便是我等现在的思想,也是大唐,乃至之前王朝立足的根基,但是这些年来,以农业立国的事实已经发生了微妙的改变,或许诸位还没有意识到,但我经常在下面走动,接触的人和事也不少,所以多多少少的有些感慨。

    甚至可以说一句,大唐之所以能有现在的成就,靠的并不是先人的经验和教训,而是靠着工业思想,这种思想很渺小,甚至让人察觉不到,可静下心来仔细去想的话,又不难感受到他的存在。

    四轮的马车,袁让犁的出现,还有水车,这些与农业密切相关的设施,其实就是工业能力的体现。

    除了这些以外,城外正在修建的铁路,已经铺设好的长安至洛州的水泥官道,也包括了那些水泥,甚至是手雷,火箭炮,投弹车,甚至是新出现的火枪,以及广受好评的啤酒,这些都是工业的体现。

    如果没有工业,现在的大唐固然会比立国之初要好一些,可实际上也好不到哪去,想想以前,再想想现在,诸位心中便会有些答案了。

    而最让我感慨颇深的事,发展省的很多建议,在地方上都无法得到充分的支持,有些是当地官员认为这么做会影响了当地的粮食产量,会导致更多的百姓无心耕种,可另一方面也想提高经济收入,而两者相比,往往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前者,因为那不会有任何的风险,这也是发展省这些年来政绩不突出的原因之一……”马周吧嗒吧嗒的说着,将自己所能想到的一一列举了出来。

    当然,列举的只是一些例子,还有更多的案例没有被列举出来。

    但是这番话里却向众人说明了一个问题,他们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全部离不开工业。

    虽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可工业早就已经悄然无息的来到了他们的身边,并且征服了他们,也接受了他们。

    这一番话让众人纷纷陷入了沉思。

    仔仔细细的去想着马周提起的每一件事,然后在试着去跟工业方面联系一下,提到的,没有提到的,只要是自己能想到的,似乎好像都可以跟工业扯上一些关系。

    这不想还不觉得有什么,可一想起来,却着实让众人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皇上说的对,他们就是再以老旧的思想去面对工业化的现实,用老旧的思想去指导,去发展现代化的社会,这其中必然会出现很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会在各方各面中体现出来。

    以前从没有人觉得种地能跟工业化有什么关联,但是现在,他们却不这么认为了。

    而在此之前,所有的人都以为大唐的两个重心是农业和商业,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两个行业的发展成就,却是离不开工业的,也包括了其他的行业,离开了工业,甚至连现状都未必能够保持下去。

    而这么一想过后,工业化的好处自然而然的也就浮现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

    最大的好处就是劳动力被解放了出来,原本需要两个人去做的事情,现在一个人就可以做到了。

    而多出来的那一个人,就可以将精力放在别的地方,大量的作坊,商业的出现,必然需要大量的劳动人口,而解放出来的这些人,则可以填补这个空缺。

    工作,就有了钱,有了钱,就要去消费,而消费,自然就会带动作坊的产能,作坊多了,产能也就多了,产能多了,物价自然也就降了下来,物价低了,百姓的消费欲望也就更强烈了。

    这是一个连环套,一步步的将人给套牢进去,可这却是个良性的连环套,让人有出有进,最终改变的,还是百姓的生活。

    而在此之前,所有人的第一选择,依旧是农业,这也就是李元吉为什么会说他们思想老旧的原因。

    “可是这跟陛下招收学生有什么关系?”魏徵还是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