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唐朝最佳闲王 > 第七零九章:海图,新大陆

第七零九章:海图,新大陆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长距离航行是枯燥的,是无聊的,我让人绝望的。

    测绘部门的人也是同样的,只不过比起站在外面无聊的看天的船员们相比,他们却还在工作着,而且还是一丝不苟的工作着。

    船一旦开起来,实际上能用到的人并不多,烧锅炉的填进去几铁锹煤,然后就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会儿,过会儿再填就可以了,其他的船员只需要盯好自己的位置不出差错就可以了,实际上也没什么让他们去操作的地方。

    所以,无聊,枯燥,发呆,绝望。

    而测绘部门那里的情景却又是另外一番,他们占用了三个运输船的指挥室,好在人数并不多,只有十来个人,虽说显的拥挤了一些,但也并不影响船长指挥。

    再说,这时候有个屁的指挥,编队前行,后面的船只需要沿着前面的船留下的轨迹走就可以了,除非是船出现了问题才需要用到船长。

    所以说,编队航行,领头的几艘船才是最累的,不仅要保证航向,同时还要去探雷,防止触礁。

    距离岸边越近,触礁的概率就越大,所以,船队目前能做的,只能是尽可能的远离岸边。

    再然后的结果就是,站在指挥舱内的众人,压根就看不到远处的陆地。

    他们只能通过瞭望台上的士兵,通过那个性能并不出色的望远镜来确定他们是否远离了大陆。

    而瞭望台上的瞭望兵,也仅仅只能刚刚看到而已,然后就有了另一个不得不高度重视的问题,那就是无论是军舰还是运输船,每一艘船上的瞭望台上,都有两名士兵在望着。

    一百一十七艘船,二百三十四个瞭望兵,出差错是不可能的,永远也不可能的,除非二百三十四个瞭望兵全部脑袋短路。

    这个时代并没有航速表,船上所有的设备都很简陋,甚至连个压力表都没有,只能用简陋的设备。

    对于测绘部门来说,这也是个巨大的挑战,好在之前的几年,他们已经在习惯这种情况了,并且完成了从朝鲜开始,沿着海岸线一路开到安南,沿途不断的修改,做出了最终的航线图。

    而他们绘图的方式也很简单,一份草图,一份修改图,一份最终版本的航行图。

    草图上标注了船只的类型,当下的速度,速度是多少没人知道,但船只类型,加上简陋的设备提供的舱内压力数据,这个就是他们的航速标准。

    因为大量的工业化,大量的统一化标准,带来了这个方便之举,他们只需要按照当前的情况,绘制出海图,不同的船只,都可以根据这份海图来计算出适合自己情况的海图。

    比如说军舰,全速开动起来的话,他们的速度是运输船的两倍,这个时候他们只需要将航线图上的数据乘以二,这就是他们的航线图。

    航线图没有一份是固定不动的,每一艘船都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更改,从而确定自己的方位,确定自己是否偏航,并及时作出修改。

    而另一个,则是根据指北针,以及距离大陆架的位置,来确定自己在这条航线上的位置。

    测绘部门并不需要操心该怎么走,这不是他们应该负责的事情,他们的工作,就是将舰队航行的轨迹给画下来,并且标注上重要节点。

    例如说什么时候,在哪里进行的转向,指北针上的刻度是多少,每隔一个时辰都要标记一次。

    草稿纸已经用掉了四千多张,修改图纸同样用了四千多张,最终的航线版本,小图用了三百五十张,每张小图上标注了二十里地的详细路线,哪怕这个路线并没有什么变化,也没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但也依旧按照二十里一张的要求去制作的。

    一百里标准的海图,就是将五张海图绘制到一张图纸上,画了七十张,这份海图用于三个时辰修正图,每隔三个时辰就要对照一下这张图,对照着上面的参数确定自己的位置。

    再然后就是三百里标准的海图,这个是个更大范围的参考,每天起航或者停航的时候看一下,对照一下就可以了。这个基本就是一天的标准航程距离。

    后面还有一张总海图,这个是将整个海图绘制到一张图纸上,详细的数据并不多,只是能让人看出大约在哪里航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是个参考,对具体的航行而言没什么用处。

    三个绘制组,进行着同样的绘制工作,并且对每一张海图都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夜间停航之后,三个绘制组碰头讨论今天的绘制工作,如果结果是一样的,皆大欢喜,大家可以早点洗洗睡觉,如果结果不一样,那就需要进行更严谨的讨论了,必须要找出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这不是较真,海图错了,对于未来的航行将会是巨大的威胁,甚至有可能让过往船只触礁沉没。

    而对于他们这种长途航行的船只来说,每一艘船上,都装载着价值连城的东西,哪怕这件东西本身不值钱,可经过了这么远的距离,他也是非常值钱的。

    所以,这份海图上的详细信息,分别标注了起点的位置,船用指北针精细到刻度的数据,以及航向转变的具体时间。

    什么?你说海上不容易得知具体的时间?

    好吧,这根本不是问题,海上航行也并不需要具体的时间,他们只需要记载下来,走完这张海图上的航线,用了多久就可以了。

    而在指挥舱内,有两个沙漏,一大一小,一个是一刻钟的,一个是一个时辰的,上面都标注有详细的参数,每一个都有十条相等的线,一刻钟是半个小时,十条线,也就意味着他的精确度已经到了三分钟,上下误差三分钟,只要不是触礁,这个误差对于航行来说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虽然实际上用处可能也不大,但海图一定要制作的精细,以防万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了。

    到了下午,前去探路的军舰回来了,他们是直接脱离舰队,朝着正东偏北一点的方位走的,而这期间舰队的速度也降了一半,他们要节约燃煤,避免绕路,不然的话,他们就不得不找个地方靠岸,然后去寻找燃煤。

    事实证明,余集的建议是正确的,他们的确应该转向了。

    于是,舰队开始转向,顺着军舰返程的航线继续前行,与此同时,他们的任务又多了一个,夜间停航的时候,他们需要与军舰上的航海兵进行沟通,确定他们探路的航线数据,并以这个数据作为最终数据。

    而在此之前,军舰脱离舰队的位置,三个绘制组也进行了标记。

    尽管确定了要用军舰的航线,但这个时候绘制组依旧没有懈怠,他们依旧要完成一整天的绘制任务,哪怕这是一条将要废弃的航线,他们也要绘制出来,以防万一,这就是个备胎。

    日出日落,潮起潮落,天空有时晴朗,有时乌云密布,有时狂风暴雨,但这都没有影响到整支船队。

    因为是沿着大陆架走的,加上是第一次航行,所以速度并不快,每天起航的时间相对早一些,但停航的时间也很早,按照正常航行可以走一天的路程,船队也只走了大约八九成的距离,然后就开始停航,派遣小一些的船朝着岛屿过去,寻找适合停靠避风的地方。

    有些地方更适合一些,有些地方则根本无法停靠,于是第二天的时候,他们只能将速度放的更慢,沿途去寻找适合停靠的岛屿,然后进行标记。

    凭借着庞炳丰富的航海经验,船队成功的避过了五次极端天气,虽然有些损失,但损失并不大,狂风虽然厉害,但还奈何不了上百艘船只组成的船阵,加上海岛的掩护,狂风停止的时候,船舶工业人才便立即对损伤的船只进行修理,这里面有两艘专业的修理船,上面有所有的设备,搬到陆地上的话,只需要建造船务以及一些大型的设施,就可以直接造船了。

    航行时间过去了一个月,两个月,沿途的海岛,逐渐变成了大陆架,完完整整的大陆,连续半个月,他们再也没有见到大型的海岛,或者说,大陆架就没有消失过。

    四个月的航行时间并非从出发的时候就开始算的,而是船在行进的时间,只计算起航到停航这个时间,按照每天十二个时辰,每月三十天,一共一百二十天,即船航行的极限时间为一千四百四十个时辰,并非一百二十天。

    所以,船队还有大约七百多个航行时辰去挥霍。

    于是,庞炳开始派人登陆,按照绘制组的推算,此刻他们已经离开本土大约一万五千里左右了。

    但是登陆并没有任何的效果,陆战队分出了两个营,以两个连为单位,分别朝着四个方向,各自带着一台坦克以及一台步兵装甲车去探寻,按照陆战队的行军速度,一天大约可以行军一百四十里,实际上这里的条件很恶略,每天行军的速度只有六十多里,两天之后,没有任何收获的陆战队只能返程,一来一回,深入一百二十多里,原始的不能在原始了。

    船队因此也耽误了四天的时间,毫无收获之后,只能接着起航,朝着下一个目标出发。

    但庞炳却无比坚信,自己发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新大陆,大陆的内部到底有没有人?他不确定,也不需要确定,之后会在派人来这里,他需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哪怕一无所获,实际上也是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