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接收粮食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原本一帮粗鄙不堪的码头力巴,居然完全变了个样子,这也让临清城的所有人为之震惊。尤其是当劳服支队的劳工,排着整齐的队列走在临清城街头的时候,更是跌碎了一地的眼镜。
“那个不是码头上的胡三吗,前一阵子我还雇他干活来着,没想到这小子换了身皮,居然变了一番模样。”
“可不是吗,临清州的官军也没有这种军威吧,这也算是强兵了吧。”
“没道理啊,一帮扛活的脚夫,如今我看着怎么有股子气势啊,这若是对上大明的官军,也能拼上几阵了。”
临清城沿街铺面的掌柜,城内的各地商贾小贩,都站在路边满脸震撼的看着一列列从街上走过的队伍。
赵二噶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因为他表现优异,是新训流民中的积极分子,所以如今他已经是劳服公司的一名小队长了。
看着街道两边的临清城百姓满脸惊讶的表情,赵二噶抬头挺胸,将脊背挺得笔直,随着中队长的口令,大步流星的从城中走过。
劳服支队回到了城内驻地马上解散,一帮流民四散而去,纷纷跑到水房去洗漱。这几天他们将城内的卫生彻底的打扫了一番,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劳工们也非常疲累。
赵二噶脱去外衣只留下内%裤,在水房的大水缸里接连舀了几盆凉水兜头浇下,这才赶走了浑身上下的热气。
他拿起毛巾仔细的擦了擦身子,然后拎着衣服和水盆回到了他住的粮仓。走到自己的铺位前,也没有穿上衣服,直接倒在自己的铺盖上。
旁边几个劳工笑着道:“赵哥,我听一个老乡说,公司准备给我们一天假,今天晚饭后就可以回家了。”
赵二噶听了,从铺位上坐了起来,兴奋的说道:“消息准吗?”
“那我可不知道,不过这几天兄弟们都挺辛苦的,城里已经被我们打扫干净了,也该给大伙放几天假了吧。”
赵二噶点了点头道:“那些消息都是没什么准,大伙别太当真……”
突然,一个劳工推门冲进了粮仓,跑到赵二噶的铺位前喊道:“赵哥,中队长让你马上去一趟大队部……”
赵二噶一听,爬起来穿上衣服就出了粮仓,来到了旁边的大队部。此时这里各个小队长都已经到了,大伙聚集在这里正相互打探着消息。
“老韩,把我们叫来干什么啊?”
“我特么哪知道啊,不会是要给我们放假吧。”
“放个屁假,若是放假让中队长告诉我们一声不就得了,何必把我们叫到大队部。”
“不会是公司要打仗了吧,那我们岂不是要随军啊。”
正在大伙相互议论的功夫,大队长和几个中队长急匆匆的从外面走了进来。大家一看连忙挺直腰板以标准的军姿站在那里列队等候。
“这么急着把大伙找来,是通知一个紧急情况。今天晚饭提前一个小时,然后所有小队都要接受新的任务,具体情况由你们各自的中队长负责传达,好了,大家回去准备吧……”
晚饭后,各个小队都穿戴整齐在操场上列队集合,等待着下一步的命令。劳服支队的数千劳工心里都非常的紧张,害怕公司出去打仗。
原来临清州守备区,刚刚接到上级的电报,长江舰队的大批船只满载着粮食已经进入运河,估计明天就能到达临清州。
因为此次在江南地区劫掠的粮食数量极大,临清州守备区必须做好接收粮食的准备,对辖区内的粮仓进行整备,尽可能多的腾出粮仓,为即将到来的粮食腾出位置。
目前大明在长江、黄河和运河沿岸的屯粮重地,都已经接到战区司令部的电报,让各单位无比做好接收粮食等准备。
这次远东长江舰队在江南劫掠的粮食,已经大大的超出了公司的预期。但是因为粮食实在太多,必须尽快入库,而公司还没有在大明建立起完善的粮食储备系统,只能暂时利用大明各地的官仓、军仓进行储存。
尤其是淮安、徐州、德州、临清四地,因为水路畅达,漕粮往往先集中于这四个地方,然后漕运北京。淮安、徐州、德州、临清作为明朝征收贡粮设于运河沿途的四个转运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后人誉为“明代四大漕运粮仓”。
临清守备区接到战区电报以后,几个负责人心里都暗自庆幸他们成立劳服支队太是时候了。如果组建劳服支队,光是在城内临时雇佣脚夫车夫,就得耗费不少的时间。
据《明史》记载:“宣德中增造临清仓,容三百万石”。砖城里的临清仓始建于宣德四年,当时全国的漕粮定额为四百万石,而临清粮仓所存储的粮食占了四分之三。
临清仓由三个粮仓组成,分别是广积仓、临清仓和常盈仓。粮仓位于砖城西北角,占据整个城市的四分之一。这些粮食主要有谷类、大米和麦子,临清粮仓明朝宣德至永乐年间,粮仓达到鼎盛,时称“天下第一仓”。
如此规模的粮仓想要整理好,并尽可能多的腾出更多的位置,接收大批粮食。其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绝对不是一个小数。
而且临清守备区兵力有限,临时雇佣大批脚夫、车夫,组织他们干活,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如果组织不力,这帮车夫轿夫趁着混乱,都能把一车车粮食偷运到出去。
好在临清守备区的劳服支队已经整训完毕,随时可以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别看劳服公司只有数千员工,但是经过十几天的整训,战斗力绝对不低,起码比得上数倍临时雇佣的民工。
但是整理粮仓也需要大批的马车,好在临清州的码头的车夫大都是本地人。临清守备区找来一帮当地的小吏,四下一招呼就将城内的车夫动员了起来。
这帮车夫虽然都是本地的编户,可这几天没了营生,日子也不好过。这几天大批劳服公司的劳工在城内打扫卫生,一些与劳工们熟识的车夫当然会趁机上前打探。
(未完待续。)
原本一帮粗鄙不堪的码头力巴,居然完全变了个样子,这也让临清城的所有人为之震惊。尤其是当劳服支队的劳工,排着整齐的队列走在临清城街头的时候,更是跌碎了一地的眼镜。
“那个不是码头上的胡三吗,前一阵子我还雇他干活来着,没想到这小子换了身皮,居然变了一番模样。”
“可不是吗,临清州的官军也没有这种军威吧,这也算是强兵了吧。”
“没道理啊,一帮扛活的脚夫,如今我看着怎么有股子气势啊,这若是对上大明的官军,也能拼上几阵了。”
临清城沿街铺面的掌柜,城内的各地商贾小贩,都站在路边满脸震撼的看着一列列从街上走过的队伍。
赵二噶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因为他表现优异,是新训流民中的积极分子,所以如今他已经是劳服公司的一名小队长了。
看着街道两边的临清城百姓满脸惊讶的表情,赵二噶抬头挺胸,将脊背挺得笔直,随着中队长的口令,大步流星的从城中走过。
劳服支队回到了城内驻地马上解散,一帮流民四散而去,纷纷跑到水房去洗漱。这几天他们将城内的卫生彻底的打扫了一番,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劳工们也非常疲累。
赵二噶脱去外衣只留下内%裤,在水房的大水缸里接连舀了几盆凉水兜头浇下,这才赶走了浑身上下的热气。
他拿起毛巾仔细的擦了擦身子,然后拎着衣服和水盆回到了他住的粮仓。走到自己的铺位前,也没有穿上衣服,直接倒在自己的铺盖上。
旁边几个劳工笑着道:“赵哥,我听一个老乡说,公司准备给我们一天假,今天晚饭后就可以回家了。”
赵二噶听了,从铺位上坐了起来,兴奋的说道:“消息准吗?”
“那我可不知道,不过这几天兄弟们都挺辛苦的,城里已经被我们打扫干净了,也该给大伙放几天假了吧。”
赵二噶点了点头道:“那些消息都是没什么准,大伙别太当真……”
突然,一个劳工推门冲进了粮仓,跑到赵二噶的铺位前喊道:“赵哥,中队长让你马上去一趟大队部……”
赵二噶一听,爬起来穿上衣服就出了粮仓,来到了旁边的大队部。此时这里各个小队长都已经到了,大伙聚集在这里正相互打探着消息。
“老韩,把我们叫来干什么啊?”
“我特么哪知道啊,不会是要给我们放假吧。”
“放个屁假,若是放假让中队长告诉我们一声不就得了,何必把我们叫到大队部。”
“不会是公司要打仗了吧,那我们岂不是要随军啊。”
正在大伙相互议论的功夫,大队长和几个中队长急匆匆的从外面走了进来。大家一看连忙挺直腰板以标准的军姿站在那里列队等候。
“这么急着把大伙找来,是通知一个紧急情况。今天晚饭提前一个小时,然后所有小队都要接受新的任务,具体情况由你们各自的中队长负责传达,好了,大家回去准备吧……”
晚饭后,各个小队都穿戴整齐在操场上列队集合,等待着下一步的命令。劳服支队的数千劳工心里都非常的紧张,害怕公司出去打仗。
原来临清州守备区,刚刚接到上级的电报,长江舰队的大批船只满载着粮食已经进入运河,估计明天就能到达临清州。
因为此次在江南地区劫掠的粮食数量极大,临清州守备区必须做好接收粮食的准备,对辖区内的粮仓进行整备,尽可能多的腾出粮仓,为即将到来的粮食腾出位置。
目前大明在长江、黄河和运河沿岸的屯粮重地,都已经接到战区司令部的电报,让各单位无比做好接收粮食等准备。
这次远东长江舰队在江南劫掠的粮食,已经大大的超出了公司的预期。但是因为粮食实在太多,必须尽快入库,而公司还没有在大明建立起完善的粮食储备系统,只能暂时利用大明各地的官仓、军仓进行储存。
尤其是淮安、徐州、德州、临清四地,因为水路畅达,漕粮往往先集中于这四个地方,然后漕运北京。淮安、徐州、德州、临清作为明朝征收贡粮设于运河沿途的四个转运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后人誉为“明代四大漕运粮仓”。
临清守备区接到战区电报以后,几个负责人心里都暗自庆幸他们成立劳服支队太是时候了。如果组建劳服支队,光是在城内临时雇佣脚夫车夫,就得耗费不少的时间。
据《明史》记载:“宣德中增造临清仓,容三百万石”。砖城里的临清仓始建于宣德四年,当时全国的漕粮定额为四百万石,而临清粮仓所存储的粮食占了四分之三。
临清仓由三个粮仓组成,分别是广积仓、临清仓和常盈仓。粮仓位于砖城西北角,占据整个城市的四分之一。这些粮食主要有谷类、大米和麦子,临清粮仓明朝宣德至永乐年间,粮仓达到鼎盛,时称“天下第一仓”。
如此规模的粮仓想要整理好,并尽可能多的腾出更多的位置,接收大批粮食。其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绝对不是一个小数。
而且临清守备区兵力有限,临时雇佣大批脚夫、车夫,组织他们干活,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如果组织不力,这帮车夫轿夫趁着混乱,都能把一车车粮食偷运到出去。
好在临清守备区的劳服支队已经整训完毕,随时可以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别看劳服公司只有数千员工,但是经过十几天的整训,战斗力绝对不低,起码比得上数倍临时雇佣的民工。
但是整理粮仓也需要大批的马车,好在临清州的码头的车夫大都是本地人。临清守备区找来一帮当地的小吏,四下一招呼就将城内的车夫动员了起来。
这帮车夫虽然都是本地的编户,可这几天没了营生,日子也不好过。这几天大批劳服公司的劳工在城内打扫卫生,一些与劳工们熟识的车夫当然会趁机上前打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