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章 国贼,军乱 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观四年六月初七。
在天津市舶司(原来的界河市舶司)总署大楼中的议室厅里头,大宋、大辽、幽州三方面的和谈代表各自落座。蔡京、武好文、萧保先、李处温都不顾酷热的天气,一个个袍褂俱全,气度俨然。只是他们脸色,却是一个比一个难看,铁青的都快变成黑色了。只有居中而坐的武好古面色如常。
他穿了一身薄衫,也没带帽子,手里还拿着个大蒲扇在扇着,脑袋则是摇得和波浪鼓仿佛。
“这话说的,怎么能这样呢?天地良心啊,某家和蔡相公那是赤胆忠心,一心一意为朝廷办事,为天下生民立命,怎么就成了国贼了呢?怎么就卖国求荣了呢?这个章致平太不像话了,为了一己之私,不顾河北、河东上千万黎民百姓的死活,还说我等忠臣良将是国贼……蔡相公,萧枢密,你们说,这事儿该怎么办?和局都已经谈成了,难道就这样放弃了吗?”
听了武好古一番肺腑之言,蔡京和武好文的鼻子都快给气歪了,还好他们都是动口不动手的君子,否则武好古就得挨揍了。
章倬所写的《乞诛国贼并举国抗辽疏》中,哪有一个字提到武好古?蔡京和武好文倒是一人扣了一个国贼帽子,都是要“诛”的。武好古克复燕云,累败契丹,分明就是天下头一号抗辽功臣,说他要篡国有人信,说他要卖国给契丹,恐怕是没有人相信的。就算他真的想卖,耶律延禧也不敢买啊!
蔡京和武好文两人没话好说,倒是萧保先的副手,大辽南院枢密使耶律俨的侄子李处温开了腔,说道:“这事儿不放弃还能怎么办?大宋还能割让河西给我大辽吗?”
辽国开出的条件是河西、朔方,外加岁币150万缗。在蔡京和武好文的艰苦努力下,好不容易谈到了以割让河西,岁币100万缗的条件,换取辽国从河东撤军,并且承认幽州和辽东的苏州安复军之地归属大宋。
武好古扭头看了看蔡京,蔡京脸色铁青,摇摇头道:“我朝天子下了旨意,不割河西了,也没法割啊!”
武好古笑了笑:“河西只是暂时不能交割。”
李处温皱着眉头问:“大王的意思是,将来大宋还有可能将河西之地交与我大辽?”
“将来的事情,将来在说。眼下的和约却是可以先签署的,能执行的就先执行,不能执行的就慢慢来,总要还南北二朝,亿兆黎民一个太平世道吧?”
“大宋不割河西,我朝也不可能撤出河东!”李处温道,“而且我国现在已经拿下了太原城,整个河东,也是随时可以夺取的!”
“呵呵。”武好古只是笑了笑,冲萧保先望了一眼,“萧枢密,你以为呢?”
“一纸和约,事关三家吧?”萧奉先斟酌着问。
武好古摇着扇子,笑吟吟道:“现在是两国四家了,真是越来越热闹了。不知道再过几个月,会不会变成五家、六家?”
“大哥,你说的第五家、第六家是谁啊?”武好文忍不住插了句嘴。
在他看来,有了武好古和章援这两个乱臣贼子,好端端的大宋天下都有了大乱的苗头,怎么还能有更多的乱臣贼子?
“这得问萧枢密了!”武好古笑着问萧保先,“枢密觉得谁比较像第五家、第六家?”
这个问题的答案,萧保先当然是清楚的,第五家多半是生女真部落联盟,第六家不是萌古部就是克烈部……
虽然辽国在河东搬回了一局,拿下了太原城。但是总体形势还是对辽国不利,燕地收不回,河西吃不下,侥幸拿到的半个河东也消化不了。虽然辽军拿下了雁门诸寨、瓶形关、忻口寨、娘子关、故关、赤塘关、百井寨、三交口、太原东山等险要,还控制着代州、忻州的州城和主要县城,以及太原府城、榆次县城、寿阳县城和平定军城等处。但是并没有取得河东劳动人民和地主恶霸的拥护,所以没有办法建立有效的地方政权。也就是控制了几十个要点和连接这些要点的交通线。周遭广阔的山区,仍然在忠于大宋的官军和形形色色的义军的控制当中。
如果辽国想要维持在河东中部的军事存在,就必须布署重兵,而且还得不断投入资源,同时又无法征收到太多的税赋。就连草谷也不大好打——那可是两山夹一川的山西啊!辽人的骑兵在“一川”的河谷、山谷地形上还可以占据优势,到了太行山、吕梁山里面全是“抗辽人民游击队”,打个毛草谷啊!
可是辽国又不能一口把吃进嘴巴里面的硬骨头(指河东)给吐出去。要不然在这次宋辽战争中可就输个底掉,还有什么威信统治草原山林?
而不把河东吐出去,那么辽国就得慢慢在吕梁山、太行山之间流血……一个马背上的草原民族,陷进吕梁山、太行山了,还能好得了?
可是好不了也得硬撑着啊!你不撑着怎么办?把兵力从河东抽出来去反攻燕京?打得过吗?或者去打河西?河西倒是弱一点,但是再弱也不会比大宋朝廷的官军还弱吧?
“燕王殿下想怎么办?不如直说了吧!”萧保先也不和武好古绕圈子,直截了当地问了。
“不如签个停战约。”武好古斟酌着说,“暂时的,先不打了,也不提什么割地赔款……当然了,苏州安复军的地盘,本王还是要提高俅哥哥的兄弟拿下的!要不然高俅哥哥在天之灵不安,本王的良心也过意不去啊!”
良心……你武好古还有良心?
萧保先那个生气啊!
不过气归气,苏州安复军的地盘却是不敢不让出来的。
“行!”萧保先道,“不过你们也得把飞狐口交还我国。”
“那是自然,飞狐口要来作甚?”武好古笑着,“另外,本王还会另幽州各关卡开放与辽国的通商。辽宋之间,也可以继续在天津府和谈……只要两国有足够的耐心,以天下苍生为念,总是可以谈出个结果的。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如何?
蔡京和萧保先互相对视了一眼,都是悠悠一叹。
也只好如此了!
……
“陛下,陛下,好消息,好消息啊……”
崇政殿,正站在一幅潘孝庵让人送来的襄阳府城地图前发呆的赵佶,忽然听见了杨戬的声音。
“杨戬,你来了?”
赵佶的语气淡淡的,目光仍然停留在襄阳城地图上。
襄阳是个好地方啊!
北有汉水,南有岘山,西有鸭子湖,东面则是一大片可以开垦的土地,一直延伸到汉水的河湾处,而这片平地的南面又是岘山,只有山脚和河滩的交汇处有一条容易通行的道路。
也就是说,襄阳城不仅四面都有险要,还附送一块可以种地的小平原,可以开辟两万多亩水田。在极端情况下,依靠这两万多水亩,一年至少也能产出四万石左右的白米,足够养活一万精兵了。
只要城防布署足够合理,襄阳城就是一座可以长久维持的堡垒!不怕强攻,同样也不怎么害怕围困。
作为国都是太局促了,但是作为危难之时的避难所,倒是再理想不过了……
“有什么好消息?”赵佶听见背后的脚步声,知道杨戬走近了,头也不回,就问了一句。
“天津府的消息,议和初成了。”
“什么?”赵佶一愣,回头看了眼杨戬,“什么叫议和初成?”
“就是初步达成和议,暂时不打了。”
“暂时不打?”赵佶愣了又愣,打仗还能暂停的?
“辽人肯从河东退兵?”
“不退。”杨戬摇摇头,将一份刚刚由快马送到开封府的武好古的密奏拿出来递给了赵佶,“陛下,这回蔡相公和武学士(武好文)同辽人达成了一个‘停战协定’,也就是先停一会儿,各自在战场上夺到的地盘也不吐出来,先占据着,也没有割地和岁币之议(其实《辽燕停战协定》中是包括割地的),朝廷也有台阶可下。”
“谢天谢地,”赵佶长出了口气,一边翻看奏章,一边说着,“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可是停战又能停多久?”
“六个月到一年。”
“这么短?”赵佶又是一叹,“总算能让潘孝庵把襄阳城修起来了。”
原来赵佶还没忘记跑路呢!
“陛下,”杨戬笑着,“武好古的奏章上说,六个月到一年后,辽国必定大乱,到时候朝廷要收复河东就不难了,还能把辽国的大同府一并拿回来。”
“真的?”赵佶细细一看,奏章上果然是这样写的。不过他的反应却是连连摇头,“还是算了吧,算了吧……莫要多事了,天下苍生再也经受不起这等大乱了。半个河东,不要也罢了。”
这一年多的战争,不仅打得大宋朝廷的官军原形毕露,也让赵佶的雄心壮志彻底磨灭,什么联金灭辽,什么联蒙攻辽的,他统统不想了。只想安安稳稳做过太平天子。
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北国的风云,即将大起!
大观四年六月初七。
在天津市舶司(原来的界河市舶司)总署大楼中的议室厅里头,大宋、大辽、幽州三方面的和谈代表各自落座。蔡京、武好文、萧保先、李处温都不顾酷热的天气,一个个袍褂俱全,气度俨然。只是他们脸色,却是一个比一个难看,铁青的都快变成黑色了。只有居中而坐的武好古面色如常。
他穿了一身薄衫,也没带帽子,手里还拿着个大蒲扇在扇着,脑袋则是摇得和波浪鼓仿佛。
“这话说的,怎么能这样呢?天地良心啊,某家和蔡相公那是赤胆忠心,一心一意为朝廷办事,为天下生民立命,怎么就成了国贼了呢?怎么就卖国求荣了呢?这个章致平太不像话了,为了一己之私,不顾河北、河东上千万黎民百姓的死活,还说我等忠臣良将是国贼……蔡相公,萧枢密,你们说,这事儿该怎么办?和局都已经谈成了,难道就这样放弃了吗?”
听了武好古一番肺腑之言,蔡京和武好文的鼻子都快给气歪了,还好他们都是动口不动手的君子,否则武好古就得挨揍了。
章倬所写的《乞诛国贼并举国抗辽疏》中,哪有一个字提到武好古?蔡京和武好文倒是一人扣了一个国贼帽子,都是要“诛”的。武好古克复燕云,累败契丹,分明就是天下头一号抗辽功臣,说他要篡国有人信,说他要卖国给契丹,恐怕是没有人相信的。就算他真的想卖,耶律延禧也不敢买啊!
蔡京和武好文两人没话好说,倒是萧保先的副手,大辽南院枢密使耶律俨的侄子李处温开了腔,说道:“这事儿不放弃还能怎么办?大宋还能割让河西给我大辽吗?”
辽国开出的条件是河西、朔方,外加岁币150万缗。在蔡京和武好文的艰苦努力下,好不容易谈到了以割让河西,岁币100万缗的条件,换取辽国从河东撤军,并且承认幽州和辽东的苏州安复军之地归属大宋。
武好古扭头看了看蔡京,蔡京脸色铁青,摇摇头道:“我朝天子下了旨意,不割河西了,也没法割啊!”
武好古笑了笑:“河西只是暂时不能交割。”
李处温皱着眉头问:“大王的意思是,将来大宋还有可能将河西之地交与我大辽?”
“将来的事情,将来在说。眼下的和约却是可以先签署的,能执行的就先执行,不能执行的就慢慢来,总要还南北二朝,亿兆黎民一个太平世道吧?”
“大宋不割河西,我朝也不可能撤出河东!”李处温道,“而且我国现在已经拿下了太原城,整个河东,也是随时可以夺取的!”
“呵呵。”武好古只是笑了笑,冲萧保先望了一眼,“萧枢密,你以为呢?”
“一纸和约,事关三家吧?”萧奉先斟酌着问。
武好古摇着扇子,笑吟吟道:“现在是两国四家了,真是越来越热闹了。不知道再过几个月,会不会变成五家、六家?”
“大哥,你说的第五家、第六家是谁啊?”武好文忍不住插了句嘴。
在他看来,有了武好古和章援这两个乱臣贼子,好端端的大宋天下都有了大乱的苗头,怎么还能有更多的乱臣贼子?
“这得问萧枢密了!”武好古笑着问萧保先,“枢密觉得谁比较像第五家、第六家?”
这个问题的答案,萧保先当然是清楚的,第五家多半是生女真部落联盟,第六家不是萌古部就是克烈部……
虽然辽国在河东搬回了一局,拿下了太原城。但是总体形势还是对辽国不利,燕地收不回,河西吃不下,侥幸拿到的半个河东也消化不了。虽然辽军拿下了雁门诸寨、瓶形关、忻口寨、娘子关、故关、赤塘关、百井寨、三交口、太原东山等险要,还控制着代州、忻州的州城和主要县城,以及太原府城、榆次县城、寿阳县城和平定军城等处。但是并没有取得河东劳动人民和地主恶霸的拥护,所以没有办法建立有效的地方政权。也就是控制了几十个要点和连接这些要点的交通线。周遭广阔的山区,仍然在忠于大宋的官军和形形色色的义军的控制当中。
如果辽国想要维持在河东中部的军事存在,就必须布署重兵,而且还得不断投入资源,同时又无法征收到太多的税赋。就连草谷也不大好打——那可是两山夹一川的山西啊!辽人的骑兵在“一川”的河谷、山谷地形上还可以占据优势,到了太行山、吕梁山里面全是“抗辽人民游击队”,打个毛草谷啊!
可是辽国又不能一口把吃进嘴巴里面的硬骨头(指河东)给吐出去。要不然在这次宋辽战争中可就输个底掉,还有什么威信统治草原山林?
而不把河东吐出去,那么辽国就得慢慢在吕梁山、太行山之间流血……一个马背上的草原民族,陷进吕梁山、太行山了,还能好得了?
可是好不了也得硬撑着啊!你不撑着怎么办?把兵力从河东抽出来去反攻燕京?打得过吗?或者去打河西?河西倒是弱一点,但是再弱也不会比大宋朝廷的官军还弱吧?
“燕王殿下想怎么办?不如直说了吧!”萧保先也不和武好古绕圈子,直截了当地问了。
“不如签个停战约。”武好古斟酌着说,“暂时的,先不打了,也不提什么割地赔款……当然了,苏州安复军的地盘,本王还是要提高俅哥哥的兄弟拿下的!要不然高俅哥哥在天之灵不安,本王的良心也过意不去啊!”
良心……你武好古还有良心?
萧保先那个生气啊!
不过气归气,苏州安复军的地盘却是不敢不让出来的。
“行!”萧保先道,“不过你们也得把飞狐口交还我国。”
“那是自然,飞狐口要来作甚?”武好古笑着,“另外,本王还会另幽州各关卡开放与辽国的通商。辽宋之间,也可以继续在天津府和谈……只要两国有足够的耐心,以天下苍生为念,总是可以谈出个结果的。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如何?
蔡京和萧保先互相对视了一眼,都是悠悠一叹。
也只好如此了!
……
“陛下,陛下,好消息,好消息啊……”
崇政殿,正站在一幅潘孝庵让人送来的襄阳府城地图前发呆的赵佶,忽然听见了杨戬的声音。
“杨戬,你来了?”
赵佶的语气淡淡的,目光仍然停留在襄阳城地图上。
襄阳是个好地方啊!
北有汉水,南有岘山,西有鸭子湖,东面则是一大片可以开垦的土地,一直延伸到汉水的河湾处,而这片平地的南面又是岘山,只有山脚和河滩的交汇处有一条容易通行的道路。
也就是说,襄阳城不仅四面都有险要,还附送一块可以种地的小平原,可以开辟两万多亩水田。在极端情况下,依靠这两万多水亩,一年至少也能产出四万石左右的白米,足够养活一万精兵了。
只要城防布署足够合理,襄阳城就是一座可以长久维持的堡垒!不怕强攻,同样也不怎么害怕围困。
作为国都是太局促了,但是作为危难之时的避难所,倒是再理想不过了……
“有什么好消息?”赵佶听见背后的脚步声,知道杨戬走近了,头也不回,就问了一句。
“天津府的消息,议和初成了。”
“什么?”赵佶一愣,回头看了眼杨戬,“什么叫议和初成?”
“就是初步达成和议,暂时不打了。”
“暂时不打?”赵佶愣了又愣,打仗还能暂停的?
“辽人肯从河东退兵?”
“不退。”杨戬摇摇头,将一份刚刚由快马送到开封府的武好古的密奏拿出来递给了赵佶,“陛下,这回蔡相公和武学士(武好文)同辽人达成了一个‘停战协定’,也就是先停一会儿,各自在战场上夺到的地盘也不吐出来,先占据着,也没有割地和岁币之议(其实《辽燕停战协定》中是包括割地的),朝廷也有台阶可下。”
“谢天谢地,”赵佶长出了口气,一边翻看奏章,一边说着,“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可是停战又能停多久?”
“六个月到一年。”
“这么短?”赵佶又是一叹,“总算能让潘孝庵把襄阳城修起来了。”
原来赵佶还没忘记跑路呢!
“陛下,”杨戬笑着,“武好古的奏章上说,六个月到一年后,辽国必定大乱,到时候朝廷要收复河东就不难了,还能把辽国的大同府一并拿回来。”
“真的?”赵佶细细一看,奏章上果然是这样写的。不过他的反应却是连连摇头,“还是算了吧,算了吧……莫要多事了,天下苍生再也经受不起这等大乱了。半个河东,不要也罢了。”
这一年多的战争,不仅打得大宋朝廷的官军原形毕露,也让赵佶的雄心壮志彻底磨灭,什么联金灭辽,什么联蒙攻辽的,他统统不想了。只想安安稳稳做过太平天子。
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北国的风云,即将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