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崇祯那本难念的经书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朝廷方面的情况也确确实实的被肖天健料中了,和肖天健所说的基本上差不多,崇祯虽然心急火燎的想要尽快将北方的边军调派南下,去对付刑天军,但是这件事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关外的那些兵将们,现在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军阀集团,在关外都有他们自己的利益,突然之间朝廷和建奴议和,对于他们来说虽然乐意看到这样的情况,以后不用再太担心建奴入寇,要去拼命了,但是让他们立即南下,却还是办不到。
毕竟此次朝廷和建奴议和的事情,来的太突然了些,他们这些当官的倒是好说,乐意见到和建奴议和,他们便不用卖命和建奴打了,但是关外的民众们还有士卒们却很是不满,认为朝廷这么做,简直就是卖国,所以当即关外便乱了起来。
这些军将们遇上这种情况,也就不得不先安抚麾下兵将的情绪,同时弹压地方民众对于此事的反对,这都需要时间。
朝廷心急火燎的想要将他们派往关内去对付刑天军,这对他们这些军将们来说,也不是个好消息,一是他们不得不南下,放弃许多在关外的既得利益,同时如此大规模的行动,没钱是不能办事的,他们这些军将们可是爱国热情不高,他们给朝廷干活,那是要为自己捞钱的,不可能朝廷一句话下来,他们便自掏腰包,拿出钱去给兵将们发开拔银,安家银等银钱。
以朝廷官军的惯例,让官军出战可以,但是要先发开拔饷,另外还要先发给他们一两个月的饷银,否则的话当兵的便不干,即便是强逼着他们出发,在路上也会时不时的闹饷,甚至于出现因为兵饷不到位,而发生兵变的情况。
所以这些军将们没拿到钱之前,是不会轻易便率军出发的,所以朝廷要想调动他们,就先要拿钱出来才行,而关外因为撤出锦州也正乱的厉害,许多地方要放弃抑或是换防,短时间之内,虽然朝廷有旨,让大军南下,可是真正出发的却没有,都在等着钱到位之后,他们又安排好了家里面的事情,这才可能会提兵南下。
而朝廷眼下也很是困难,调动这么多人马,要拿出大笔的钱,可是朝廷最缺的就是钱,这些年来朝廷的户部早已是穷的叮当响了,收上来点钱,就立即花了下去,这才逼得朝廷不得不连年加辽饷、练饷、剿饷,结果是越搞天下越是大乱,已经陷入到了死循环之中无法自拔了。
所以让户部一下拿出来百万两银子,真是比登天还难,而崇祯的内帑之中,也并非就真的如同高起潜说的那样,有大笔的银子,他舍不得拿出来用,虽说内帑里面还有一些银子,可是世道如此,崇祯也是一个喜欢未雨绸缪之人,知道内帑的那点银子不能轻易动用,如果一下用光的话,今后哪儿也弄不来了,所以有限的这些内帑银,崇祯是花的非常仔细的,但是这一次不同了,崇祯已经彻底感觉到,大明恐怕真的要到了生死边缘了,他必须要应付过这个难关,于是这一次也不再吝啬,下旨调拨出三十万两内帑银,有令户部想办法凑一些出来,先拨给了关外的各部官军,先让他们动起来再说。
对于眼下这些骄兵悍将们的做派,崇祯也很是无奈,他很想下旨逮问这些对于他的圣旨阳奉阴违的混账们,可是他却不敢,因为他知道眼下他正是用人的时候,这些军将虽然骄悍,但是毕竟已经是他手中最后可用的牌了,一旦要是对他们下手的话,谁也保不准这帮混账会不会当即造反,一旦这帮人被逼得造反的话,他就真的没了回天之力了,所以虽然他内心中痛恨这帮军将们,但是却不得不对他们客气一点,这也是这些年来,一旦遭遇败事,他便先挑那些文官问罪,杀的杀贬的贬,却很少真正的逮问处斩一些军将,即便是真的杀了几个军将,也都是挑的小老鼠下手,抑或是拼光了手下的军将们下手。
结果是越这么做,那些军将们便越是看出朝廷的虚弱,就越发的骄横,越发的上阵的时候不肯卖命,一个个惜兵入金,生怕自己拼光了老本,回头没了资本和朝廷讨价还价,被皇帝给下旨逮问砍了脑袋,这样一来,官军的战斗力便更差了许多,这也是这些年来,官军不管是在对付建奴军的时候,还是在对付刑天军的时候,往往会有军将为了惜兵,怕被大败之后歼灭他们的兵力,所以稍有势头不对,便立即率军逃跑,使得官军的战斗力一天不如一天。
可是光有钱也还是不行,几万大军南下,沿途要吃要喝,有钱没粮也打不成仗,所以朝廷不但要解决银子的问题,还要解决粮食的问题。
可是粮食也不好弄,本来北方这些年来因为小冰川时代的影响,粮食产量便一年不如一年,动不动还闹饥荒,再加上朝廷不断的增加各种税赋,几乎已经榨干了老百姓手中最后的粮食,另外去年鞑子刚刚入寇,在京辅大掠了一番,老百姓更是雪上加霜,大批百姓被建奴掳走,抑或是跟着刑天军南下,也有人弃了家田,直接逃往了南方,倒是增加了刑天军控制区的人口数量,而京辅的人口剧减了许多,即便是有田也没人耕作了,在北方征粮来满足这么多官军的用度,根本就不现实,就连京师里面的人都是主要依靠的漕运从南方调运大米,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更何况现在大明最大最重要的产粮区湖广已经被刑天军占了去,他们眼下仅能凭借着从南直隶、浙江、江西等地来朝北方调运粮食,就连四川的粮食,也因为刑天军攻占湖广,切断了长江水运,无法被调出川,使得南方调运往北方的漕船是越来越少,这都是大明面临着的巨大困难。
所以崇祯解决了兵饷的问题,便要解决粮食的问题,不得已之下,只得下旨,让丁启睿速速在南直隶想办法征调大批粮食,从运河转运到京师,来满足此次大军南下的用度,如此一来,就又消耗了不少的时间。
丁启睿也知道朝廷的困难,同时也清楚崇祯这么冒天下之大不韪,和建奴议和是为了什么,如果崇祯不这么做的话,那么南直隶便很可能不保,一旦南直隶不保的话,大明也就基本上等于完了,于是他也不敢怠慢,当即便下令在南直隶以及浙江、江西等地大索,凡是能翻检出来的粮食,都想办法搜集起来,调派大批漕船装船北运。
如此一来,等朝廷万事齐备,各路兵马奉旨开始南下的时候,却已经到了崇祯十三年的二月中旬了,整个战略的准备时间长达数个月之久,什么战役的突然性因为这些原因的拖延,都早已不负存在了。
朝廷这次和建奴议和,只不过是稍稍拖延了一下刑天军对南直隶的用兵罢了,根本就没有如同崇祯和陈新甲所设想的那样,和建奴议和之后,立即调大军南下对刑天军发动一次凛冽的打击,不给刑天军一点反应的时间,便将刑天军的老根拔掉,趁势和南直隶的兵马一起将刑天军绞杀。
可是却因为钱粮的问题,他们所设想的一切都成为了泡影,等他们真的准备好的时候,刑天军这边也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第二章奉上!下午再更一章!)
朝廷方面的情况也确确实实的被肖天健料中了,和肖天健所说的基本上差不多,崇祯虽然心急火燎的想要尽快将北方的边军调派南下,去对付刑天军,但是这件事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关外的那些兵将们,现在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军阀集团,在关外都有他们自己的利益,突然之间朝廷和建奴议和,对于他们来说虽然乐意看到这样的情况,以后不用再太担心建奴入寇,要去拼命了,但是让他们立即南下,却还是办不到。
毕竟此次朝廷和建奴议和的事情,来的太突然了些,他们这些当官的倒是好说,乐意见到和建奴议和,他们便不用卖命和建奴打了,但是关外的民众们还有士卒们却很是不满,认为朝廷这么做,简直就是卖国,所以当即关外便乱了起来。
这些军将们遇上这种情况,也就不得不先安抚麾下兵将的情绪,同时弹压地方民众对于此事的反对,这都需要时间。
朝廷心急火燎的想要将他们派往关内去对付刑天军,这对他们这些军将们来说,也不是个好消息,一是他们不得不南下,放弃许多在关外的既得利益,同时如此大规模的行动,没钱是不能办事的,他们这些军将们可是爱国热情不高,他们给朝廷干活,那是要为自己捞钱的,不可能朝廷一句话下来,他们便自掏腰包,拿出钱去给兵将们发开拔银,安家银等银钱。
以朝廷官军的惯例,让官军出战可以,但是要先发开拔饷,另外还要先发给他们一两个月的饷银,否则的话当兵的便不干,即便是强逼着他们出发,在路上也会时不时的闹饷,甚至于出现因为兵饷不到位,而发生兵变的情况。
所以这些军将们没拿到钱之前,是不会轻易便率军出发的,所以朝廷要想调动他们,就先要拿钱出来才行,而关外因为撤出锦州也正乱的厉害,许多地方要放弃抑或是换防,短时间之内,虽然朝廷有旨,让大军南下,可是真正出发的却没有,都在等着钱到位之后,他们又安排好了家里面的事情,这才可能会提兵南下。
而朝廷眼下也很是困难,调动这么多人马,要拿出大笔的钱,可是朝廷最缺的就是钱,这些年来朝廷的户部早已是穷的叮当响了,收上来点钱,就立即花了下去,这才逼得朝廷不得不连年加辽饷、练饷、剿饷,结果是越搞天下越是大乱,已经陷入到了死循环之中无法自拔了。
所以让户部一下拿出来百万两银子,真是比登天还难,而崇祯的内帑之中,也并非就真的如同高起潜说的那样,有大笔的银子,他舍不得拿出来用,虽说内帑里面还有一些银子,可是世道如此,崇祯也是一个喜欢未雨绸缪之人,知道内帑的那点银子不能轻易动用,如果一下用光的话,今后哪儿也弄不来了,所以有限的这些内帑银,崇祯是花的非常仔细的,但是这一次不同了,崇祯已经彻底感觉到,大明恐怕真的要到了生死边缘了,他必须要应付过这个难关,于是这一次也不再吝啬,下旨调拨出三十万两内帑银,有令户部想办法凑一些出来,先拨给了关外的各部官军,先让他们动起来再说。
对于眼下这些骄兵悍将们的做派,崇祯也很是无奈,他很想下旨逮问这些对于他的圣旨阳奉阴违的混账们,可是他却不敢,因为他知道眼下他正是用人的时候,这些军将虽然骄悍,但是毕竟已经是他手中最后可用的牌了,一旦要是对他们下手的话,谁也保不准这帮混账会不会当即造反,一旦这帮人被逼得造反的话,他就真的没了回天之力了,所以虽然他内心中痛恨这帮军将们,但是却不得不对他们客气一点,这也是这些年来,一旦遭遇败事,他便先挑那些文官问罪,杀的杀贬的贬,却很少真正的逮问处斩一些军将,即便是真的杀了几个军将,也都是挑的小老鼠下手,抑或是拼光了手下的军将们下手。
结果是越这么做,那些军将们便越是看出朝廷的虚弱,就越发的骄横,越发的上阵的时候不肯卖命,一个个惜兵入金,生怕自己拼光了老本,回头没了资本和朝廷讨价还价,被皇帝给下旨逮问砍了脑袋,这样一来,官军的战斗力便更差了许多,这也是这些年来,官军不管是在对付建奴军的时候,还是在对付刑天军的时候,往往会有军将为了惜兵,怕被大败之后歼灭他们的兵力,所以稍有势头不对,便立即率军逃跑,使得官军的战斗力一天不如一天。
可是光有钱也还是不行,几万大军南下,沿途要吃要喝,有钱没粮也打不成仗,所以朝廷不但要解决银子的问题,还要解决粮食的问题。
可是粮食也不好弄,本来北方这些年来因为小冰川时代的影响,粮食产量便一年不如一年,动不动还闹饥荒,再加上朝廷不断的增加各种税赋,几乎已经榨干了老百姓手中最后的粮食,另外去年鞑子刚刚入寇,在京辅大掠了一番,老百姓更是雪上加霜,大批百姓被建奴掳走,抑或是跟着刑天军南下,也有人弃了家田,直接逃往了南方,倒是增加了刑天军控制区的人口数量,而京辅的人口剧减了许多,即便是有田也没人耕作了,在北方征粮来满足这么多官军的用度,根本就不现实,就连京师里面的人都是主要依靠的漕运从南方调运大米,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更何况现在大明最大最重要的产粮区湖广已经被刑天军占了去,他们眼下仅能凭借着从南直隶、浙江、江西等地来朝北方调运粮食,就连四川的粮食,也因为刑天军攻占湖广,切断了长江水运,无法被调出川,使得南方调运往北方的漕船是越来越少,这都是大明面临着的巨大困难。
所以崇祯解决了兵饷的问题,便要解决粮食的问题,不得已之下,只得下旨,让丁启睿速速在南直隶想办法征调大批粮食,从运河转运到京师,来满足此次大军南下的用度,如此一来,就又消耗了不少的时间。
丁启睿也知道朝廷的困难,同时也清楚崇祯这么冒天下之大不韪,和建奴议和是为了什么,如果崇祯不这么做的话,那么南直隶便很可能不保,一旦南直隶不保的话,大明也就基本上等于完了,于是他也不敢怠慢,当即便下令在南直隶以及浙江、江西等地大索,凡是能翻检出来的粮食,都想办法搜集起来,调派大批漕船装船北运。
如此一来,等朝廷万事齐备,各路兵马奉旨开始南下的时候,却已经到了崇祯十三年的二月中旬了,整个战略的准备时间长达数个月之久,什么战役的突然性因为这些原因的拖延,都早已不负存在了。
朝廷这次和建奴议和,只不过是稍稍拖延了一下刑天军对南直隶的用兵罢了,根本就没有如同崇祯和陈新甲所设想的那样,和建奴议和之后,立即调大军南下对刑天军发动一次凛冽的打击,不给刑天军一点反应的时间,便将刑天军的老根拔掉,趁势和南直隶的兵马一起将刑天军绞杀。
可是却因为钱粮的问题,他们所设想的一切都成为了泡影,等他们真的准备好的时候,刑天军这边也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第二章奉上!下午再更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