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我要做门阀 > 第七百六十二节 中产之谋(1)

第七百六十二节 中产之谋(1)

作者:要离刺荆轲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长安,嵩街,杨府。

    数十名杨府雇佣的文书、账房,正在紧张的计算着各项成本。

    噼里啪啦的算盘声,连院子里都听得清楚。

    杨孙氏则坐在院子里,静静等候着结果。

    终于,算盘声停歇下来。

    杨叙带着几个文士,走到杨孙氏面前,恭身拜道:“母亲,已经算出来了……”

    “总计成本,大约是两千四百万钱……”

    杨孙氏听着,面纱下的眉头微微皱起来,一双凤眸中带着些嗔怒:“这么多啊……”

    两千四百万钱!

    实在是太多了!

    她有些担心,这个报价要是被送到那位侍中官的案几上,会不会引起对方的震怒?

    “回禀母亲,张侍中要建的,乃是一个足足宽三里,长四里余的新城……虽说城墙不必修建……但道路、排水渠,却都是要钱……”

    “此外,旧城区的房屋拆迁、排水渠、引水渠改造,还有道路拓宽……”

    “都是要无数的资金……”

    “儿子算的,全部都只是成本,连人工都未折算……”

    杨叙低着头,小声的回答。

    也是直到此刻,杨叙才知道,为何国家会将一切城池与要塞的建设事情都抓在手里。

    实在是这些工程太耗钱了!

    砖瓦、木料、伙食、工具、牲畜和各类工程器械,每一样都是要钱。

    就目前这个报价,已经是将所有开支都压缩到极限的结果。

    再省钱怕是要出问题!

    而汉室工程质量出问题……

    那是会死全家的!

    杨孙氏却是充耳未闻,只是说道:“这样啊……那便向新丰报价一千四百万吧……”

    这个事情,杨孙氏从未想过赚钱。

    从一开始,她便是抱着亏本的念头在推动。

    因为她很清楚和权贵官府打交道,不能算得失!

    有些时候,亏就是赚,失就是得!

    “这……”杨叙低着头,终究还是点头:“那儿子这便派人去通知新丰……”

    “不!”杨孙氏看着他,严肃的道:“叙儿你亲自去!”

    杨孙氏很清楚,这是关乎家族生死存亡的战斗!

    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做到完美,不然,若是此事被人截胡,杨氏家族恐怕撑不过半年。

    数月前,那曾在整个长安城都是威风八面,连花街柳巷,也被其变为自家产业的周氏顷刻间灰飞烟灭的惨状,可还就在眼前,才过去不过两三个月而已!

    这几日来,杨孙氏每夜都梦到周氏的妻女的哀求声,梦见她曾相处得极好的那几位周氏夫人当日的凄惨模样。

    睁开眼睛,便发现自己全身都在发抖,整个人都蜷缩在床榻的角落里。

    …………………………

    “一千四百万钱?”张越看着杨家回报的报价单,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什么时候,建城这么便宜了?

    要知道,当今天子当初为了修凤凰阙,可是花了足足数万万的资金,征调了数千民夫,还动员了长安的隧营参与营造。

    但随即他便醒悟了过来。

    这杨家是变着法的向他行贿呢!

    “本官可不占这个便宜!”张越将手里的白纸,回递给杨叙,道:“贵家的好意,本官心领了!但这工程之事,不可儿戏……”

    不过呢,这杨氏的举动,让他想起了另外一个事情。

    如今,新丰财政比较紧张。

    工商署的现金流看上去很大,截留的货款,加起来差不多都有一万万了。

    但是……

    这些钱总归不是自己的。

    迟早要还给工坊主们。

    用它们来进行产业升级和改造,作坊主们可能还不会有闲话。

    若是拿去大兴木土,怕是会有些问题。

    张越知道,在任何时候,信誉都是最值钱的东西。

    特别是官府,倘若没有信誉,那失去的可就不是钱了。

    而是人心!

    就像那从唐代开始萌芽的交子货币,从唐到宋,一直都是好好的。

    然而,等到蒙元开始发行宝钞。

    一下子就变得分文不值。

    张越将来,还想玩货币改革呢。

    可不想在公信力有什么污点。

    但……作为穿越者,张越知道,要善用资本的力量!

    想到这里,张越忽然将那杨氏报价的白纸收回来,嘿嘿的对着杨叙笑了起来。

    笑的杨叙只觉得头皮发麻,背脊发凉。

    “杨君……”张越朝他招招手。

    杨叙连忙走上前去,恭敬的低头:“小子恭闻训示……”

    “贵家的报价,明显低了……”

    “砖、瓦、木料、器械与人工,全部都低了!”

    “贵家若以此报价,怕是要亏个底朝天……”

    杨叙听着,知道瞒不过这位张蚩尤,只好笑着道:“为国效命,为侍中尽力,这是杨氏的福气……”

    “这可不行!”张越笑着道:“若人人如此,天下岂不是要乱套了?”

    “我尝闻: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

    “今吾为执道者,负陛下重托,长孙之信,不敢坏先帝法,当世俗!”

    “这样,君子回去告诉贵主母,就说,贵家的报价,新丰接了……”

    杨叙听着,异样的抬起头,有些不是很懂这个张蚩尤绕了这么一大圈,到底要做什么?

    但他不敢出声,只能静静的听着。

    就听着张越道:“不过,只是工程造价……也就是贵家负责营造和兴建……”

    “其他材料与人工,新丰自负之!”

    张越摩挲着双手,兴奋了起来。

    在任何时代,中产阶级的数量,都决定了国力的强弱和国家的未来前途。

    就像后世米帝,其贫困基数指标,居然是个人年收入低于一万一千七百美元,家庭收入低于两万四千二百五十美元!

    这样的贫困线,放在其他地方,高收入或许不一定,中产是妥妥的了。

    而米帝的中产是多少?

    答案是年收入五万到八万美元的个人或者年收入十万美元的家庭。

    就是靠着这样可怕的中产阶级,米帝养起了十二个航母战队,制霸地球,拥有无视其他任何国家和势力的体量。

    而在汉室,也有中产阶级的说法。

    那是太宗时,出现的典故。

    太宗欲建一个亭子,结果一算报价,居然要一百金,立刻就不修了。

    留下那句名扬千古的话: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为台?

    所以,在汉室中产阶级的家庭总訾产,应该不低于十万钱。

    年收入的话,至少得不少于两万五千钱。

    而新丰县现在有多少人能达到这一标准?

    答案是不过一千户家庭可以勉强达到!

    这其中,还有两百多户地主、贵族、富商。

    没办法,西元前就是这样,人民能赚钱的地方太少了。

    大多数人只能从土地的产出里得到收入。

    运气好又勤奋的话,不过是能靠着畜牧业和打猎,能多赚一些。

    也就是新丰工坊园开张后,新丰的富余劳动力,终于有了去处,人民的收入开始增加。

    但增加幅度也不大。

    因为,大多数工坊园里做工的工人,都是学徒。

    哪怕是待遇最好的作坊里的学徒,在学徒期间,也是没有工钱的,作坊不过是管他们的食宿和衣服,逢年过节给个红包。

    就是这样,也已经是很有良心了。

    一开始,有些作坊主,甚至黑心的让学徒们食宿自理。

    还是张越让桑钧强势介入后,才改正过来。

    所以,人民的收入太低这个事情,一直让张越很头疼。

    人民收入低,就意味着消费欲望低,消费低就是内需低。

    没有内需的话,未来工坊园的产品卖给谁?

    这种现在普遍老百姓一年也未必买得起一件新衣服的日子,张越不想再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