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退守龙盖山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三国时代龙盖山与笔架山两山相汇,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马鞍山,两山之间亦有长江之水流过,山峰高耸,时有云雾环绕。山中枝繁叶茂,巨石嶙峋,石缝中亦有草木生长,山势险峻,地形复杂,有不少小径汇聚。
却说一干蜀将不敢耽误,眼下士气已经降到冰点,根本无力与东吴军一战,众将自然都知道形势的危急。借着迷茫的夜色,隐隐能听到身后轰隆的马蹄声,蜀军更是心中忡忡,不自觉地加快了行军的步伐。
到得龙盖山脚下时,已经隐约能看到东吴军星星点点的火把正急速地向山下靠近。
关兴惊叹道:
“东吴军来的好快!”
刘备此时已离鞍下马,冷冷地看了山下的火光道:
“他们是要置联于死地!怎么会慢了?”
知道还有一场硬战,刘备下令全军上山,准备迎敌。
这一带山路险峻崎岖,原本适于奔袭做战的骑兵此时反倒成了累赘,而行军缓慢的步兵反而在这里轻便了许多,攀石翻岭毫不费力。却苦了骑兵,战马嘶鸣不已,强拉着缰绳,马却嗷嗷直叫地不住向后倒退。
眼看追兵将至,刘备暗思此次撤退仓促,军中粮草极缺,一旦陷入苦战,也许这些战马就是自己最后的裹腹之物。思及此处,刘备不惜让步兵费力将战马抬上山,好歹山路虽然险峻,但总算是让战马顺利登上了山头。
经历了一天一夜的折腾,蜀军身心俱疲,但刘备知道此时还不是歇息的时候,他相信东吴军很快就要开始攻山了。赶紧安排士兵搬石伐木,修建防御攻势,准备迎战。
安排好一切,刘备亲自登上山头,借着月色向山下瞭望。好在夏季的月光十分皎洁,天气也出奇的好,刘备极尽目力,却也能看清山下东吴军的情况。
只见远处东吴军大批大批地正向山下开来,轻骑兵最选抵达山脚下,却并没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向前。刘备认为,这些轻骑一定是去封锁自己的归路了。紧接着是东吴的步兵团、弓弩手等各个兵种,陆续抵达山下。各色旗帜,迎风飘扬,依稀能看到上面绣着的字,几乎集合了东吴所有参与夷陵之战的上将。远处尘土滚滚,马声啸啸,甲胄铿锵,一直延续到目力所不及的地方。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马,这些都是冲着自己来的,刘备如是想。
东吴主将陆逊此时已经抵达山下,各部人马正按照自己部署陆续抵达战略位置。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把山上的蜀军全歼。经过结连胜仗,自己已经取得了兵力上的优势,但龙盖山实在是太大了。西北面紧临长江,东北则是长江的支流,虽然水并不深,却也极大限制了自己的进攻,而其余两面则是险峻的山道。
要想彻底封锁龙盖山,战线太广,需要极大兵力,而如果那样部署,东吴则面临兵力不足的窘境,蜀军从任何一方突围都有可能成功突围。不过,陆逊暂时还不担心,因为他围山的目的不是为了一举擒拿刘备,而是要打击蜀军的士气。毕竟陆逊并不确认刘备是否跟随主力藏在山上。所以,他令轻骑沿途追袭。如果刘备不在山上,那么攻山应该会轻松很多;如果刘备在山上,那么蜀军的反抗将会相当凶残。
陆逊陈兵山脚下,积极部署,却并没有急于攻山。前方的轻骑广洒斥候,已经探实,山上的队伍应该就是蜀军的主力了。
目前,蜀军的战斗力,除了盘踞在龙盖山的主力军外,就只有黄权的江北大营,以及陈式的三千水军了。而江北大营的黄权此时由络统牵制,士气低落;陈式的水军则由朱然对付。事实上,自荆州战败后,蜀国的水军基本上已经全军覆没,现在的水军不过是临时征用益州及沿途的民船,要与横扫天下水军的东吴水军相抗是绝不可能的。
这一夜,陆逊都没有向龙盖山发动总攻,而是在次日凌晨派了使者去山上说降。毕竟,敌人已经是强弩之末,如果做困兽之斗,只怕还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若能兵不血刃的降服蜀军主力自然是再好不过。
说降的使者是佛祖驾下有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弟子赵咨,当赵咨拿着诏降书走上山时,也不由得累得气喘吁吁。但看到山上处处可见的战马,他实在惊叹,蜀军是怎么把战马都弄上山的?而他这一路行来,深深感到蜀军士气低落,随意坐卧,看到自己走上山来,丝毫没有反应,只是茫然地看了看自己罢了,更让赵咨多了一份信心。
听说东吴说客上山劝降,刘备还是先躲了起来,而是由帐下王甫亲自接待。
赵咨并没有看到蜀国君主刘备,而山上也并没有什么军帐,令赵咨实在怀疑刘备是否真在山上。王甫亲自接待了赵咨,将其引到了一个相对比较安静的树下,树下几个青石错落有致的摆放着,毫无违和。清晨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影破碎地洒在地上,丝毫感觉不到此刻正处于战争中。
王甫略表歉意的道:
“地方粗陋,还望先生海涵。”
说罢打了手势示意赵咨坐在对面的一块青石上。
赵咨微微一笑:
“不必麻烦了,如果在下没记错的话,阁下是荆州议曹从事王甫王先生吧?”
王甫点了点头道:
“荆州已经易主,先生就再别提什么荆州议曹从事了。”
赵咨微微一笑,露出了一副大尾巴狼的神态:
“若是先生肯屈身仕吴,荆州之事仍由先生主持。”
王甫哈哈大笑:
“忠臣不侍二主!王甫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却也不想落下什么不忠不义的骂名。”
赵咨摇了摇头:
“王兄此言差矣!忠,不过是蒙蔽心性的污尘罢了,世间所谓的忠,不过是对世间虚无的执念。先生此念虽好,只是选错了对象。”
王甫听完赵咨这一番禅意浓浓的论调,不由正视赵咨:
“都说东吴佛门高人不少,今日一见,果是名不虚传,只是王甫与阁下,道不同。”
三国时代龙盖山与笔架山两山相汇,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马鞍山,两山之间亦有长江之水流过,山峰高耸,时有云雾环绕。山中枝繁叶茂,巨石嶙峋,石缝中亦有草木生长,山势险峻,地形复杂,有不少小径汇聚。
却说一干蜀将不敢耽误,眼下士气已经降到冰点,根本无力与东吴军一战,众将自然都知道形势的危急。借着迷茫的夜色,隐隐能听到身后轰隆的马蹄声,蜀军更是心中忡忡,不自觉地加快了行军的步伐。
到得龙盖山脚下时,已经隐约能看到东吴军星星点点的火把正急速地向山下靠近。
关兴惊叹道:
“东吴军来的好快!”
刘备此时已离鞍下马,冷冷地看了山下的火光道:
“他们是要置联于死地!怎么会慢了?”
知道还有一场硬战,刘备下令全军上山,准备迎敌。
这一带山路险峻崎岖,原本适于奔袭做战的骑兵此时反倒成了累赘,而行军缓慢的步兵反而在这里轻便了许多,攀石翻岭毫不费力。却苦了骑兵,战马嘶鸣不已,强拉着缰绳,马却嗷嗷直叫地不住向后倒退。
眼看追兵将至,刘备暗思此次撤退仓促,军中粮草极缺,一旦陷入苦战,也许这些战马就是自己最后的裹腹之物。思及此处,刘备不惜让步兵费力将战马抬上山,好歹山路虽然险峻,但总算是让战马顺利登上了山头。
经历了一天一夜的折腾,蜀军身心俱疲,但刘备知道此时还不是歇息的时候,他相信东吴军很快就要开始攻山了。赶紧安排士兵搬石伐木,修建防御攻势,准备迎战。
安排好一切,刘备亲自登上山头,借着月色向山下瞭望。好在夏季的月光十分皎洁,天气也出奇的好,刘备极尽目力,却也能看清山下东吴军的情况。
只见远处东吴军大批大批地正向山下开来,轻骑兵最选抵达山脚下,却并没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向前。刘备认为,这些轻骑一定是去封锁自己的归路了。紧接着是东吴的步兵团、弓弩手等各个兵种,陆续抵达山下。各色旗帜,迎风飘扬,依稀能看到上面绣着的字,几乎集合了东吴所有参与夷陵之战的上将。远处尘土滚滚,马声啸啸,甲胄铿锵,一直延续到目力所不及的地方。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马,这些都是冲着自己来的,刘备如是想。
东吴主将陆逊此时已经抵达山下,各部人马正按照自己部署陆续抵达战略位置。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把山上的蜀军全歼。经过结连胜仗,自己已经取得了兵力上的优势,但龙盖山实在是太大了。西北面紧临长江,东北则是长江的支流,虽然水并不深,却也极大限制了自己的进攻,而其余两面则是险峻的山道。
要想彻底封锁龙盖山,战线太广,需要极大兵力,而如果那样部署,东吴则面临兵力不足的窘境,蜀军从任何一方突围都有可能成功突围。不过,陆逊暂时还不担心,因为他围山的目的不是为了一举擒拿刘备,而是要打击蜀军的士气。毕竟陆逊并不确认刘备是否跟随主力藏在山上。所以,他令轻骑沿途追袭。如果刘备不在山上,那么攻山应该会轻松很多;如果刘备在山上,那么蜀军的反抗将会相当凶残。
陆逊陈兵山脚下,积极部署,却并没有急于攻山。前方的轻骑广洒斥候,已经探实,山上的队伍应该就是蜀军的主力了。
目前,蜀军的战斗力,除了盘踞在龙盖山的主力军外,就只有黄权的江北大营,以及陈式的三千水军了。而江北大营的黄权此时由络统牵制,士气低落;陈式的水军则由朱然对付。事实上,自荆州战败后,蜀国的水军基本上已经全军覆没,现在的水军不过是临时征用益州及沿途的民船,要与横扫天下水军的东吴水军相抗是绝不可能的。
这一夜,陆逊都没有向龙盖山发动总攻,而是在次日凌晨派了使者去山上说降。毕竟,敌人已经是强弩之末,如果做困兽之斗,只怕还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若能兵不血刃的降服蜀军主力自然是再好不过。
说降的使者是佛祖驾下有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弟子赵咨,当赵咨拿着诏降书走上山时,也不由得累得气喘吁吁。但看到山上处处可见的战马,他实在惊叹,蜀军是怎么把战马都弄上山的?而他这一路行来,深深感到蜀军士气低落,随意坐卧,看到自己走上山来,丝毫没有反应,只是茫然地看了看自己罢了,更让赵咨多了一份信心。
听说东吴说客上山劝降,刘备还是先躲了起来,而是由帐下王甫亲自接待。
赵咨并没有看到蜀国君主刘备,而山上也并没有什么军帐,令赵咨实在怀疑刘备是否真在山上。王甫亲自接待了赵咨,将其引到了一个相对比较安静的树下,树下几个青石错落有致的摆放着,毫无违和。清晨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影破碎地洒在地上,丝毫感觉不到此刻正处于战争中。
王甫略表歉意的道:
“地方粗陋,还望先生海涵。”
说罢打了手势示意赵咨坐在对面的一块青石上。
赵咨微微一笑:
“不必麻烦了,如果在下没记错的话,阁下是荆州议曹从事王甫王先生吧?”
王甫点了点头道:
“荆州已经易主,先生就再别提什么荆州议曹从事了。”
赵咨微微一笑,露出了一副大尾巴狼的神态:
“若是先生肯屈身仕吴,荆州之事仍由先生主持。”
王甫哈哈大笑:
“忠臣不侍二主!王甫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却也不想落下什么不忠不义的骂名。”
赵咨摇了摇头:
“王兄此言差矣!忠,不过是蒙蔽心性的污尘罢了,世间所谓的忠,不过是对世间虚无的执念。先生此念虽好,只是选错了对象。”
王甫听完赵咨这一番禅意浓浓的论调,不由正视赵咨:
“都说东吴佛门高人不少,今日一见,果是名不虚传,只是王甫与阁下,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