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红旗 > 第十七章 旗山人的家

第十七章 旗山人的家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旗山肉联厂的工地上很忙,杨少宗一直到了傍晚下班才去畜牧站找杨建林,或许,这能算是他和杨建林在人生中的第一次见面。

    因为妻子是畜牧站的会计,杨建林在离开公社之前一直住在公社畜牧站大院里。

    杨建林也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是74年由公社推荐的工农大学生,毕业于淮海化工学院,那时候的出身论还是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公社考虑他一直表现不错,成绩好,头脑也好,就故意隐瞒了他爷爷在伪军当过兵的事。

    结果这事还是被公社某个怀着某种嫉恨心理的人捅了上去,毕业后的杨建林就被分配回公社,在畜牧站干最苦最脏的活……负责挑牛粪。

    人生里总是有着很多奇特的安排,特别是姻缘,杨建林的妻子宋玉霞就在畜牧站做出纳,别人都恨不得离杨建林一百公里远,唯独她就喜欢杨建林。

    那时候的宋玉霞一个月有27块钱的工资,杨建林是挑牛粪的劳力,每个月干的再累也只有十几块钱,可他们就是在一起了。

    用杨建林自己的话说,刚结婚的时候,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三大样都买不起,就是靠宋玉霞的工资攒钱给他买了一块海鸥手表。

    这块表,他带了一辈子。

    他说自己就是死了也要这块表带到棺材里去。

    杨少宗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只冲着这句话,他都会很乐意和杨建林这样的人合作。

    旗山公社畜牧站在徐家集的最西侧,从公社管委会到畜牧站有一里多路,杨少宗几乎是一路小跑过去。

    到了畜牧站一打听,他就找到了杨建林家。

    杨建林住在畜牧站大院的最后一排,临着西侧的灌溉小渠和防风林,家里已经建了院子,有一个很漂亮的刷着铁红色油漆的圆铁门。

    出了院门就是一条南北纵向的联系着各家各户出行的小石子路,宽两步左右,很窄,小石子和灌溉渠之间是一片片自留地,各家在这里的住户都将这些地经营成菜地,建着猪圈鸡鸭舍,用网子和竹篱笆围的格外分明。

    过了灌溉渠的西侧是公社的集体田,嫩绿绿的水稻秧子宛若秋波般的一望无尽。

    这就是旗山人的家,每家每户都差不多是这样,每家二三分的菜地,家里养着两三头猪,十几只土鸡,临着沟渠的还能养鸭子。

    小孩子们一到夏天就会去钓小龙虾,公社的灌溉渠、河道又多,随便到哪里都能钓出许多来,等到秋冬时节,将灌溉渠的两边一封就能在里面摸鱼。

    物资很平困,生活却还是能够持续着,以后几千块一斤的银鱼在此时还是家常菜,只要家里有几天不沾荤,大人们就会和朋友家借一张渔网去湖滩、水库里撒一下,捞个半斤鱼虾回家。

    肉是两块钱一斤,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只够买十几斤肉,基本很少买。自家养的都是土生土长的淮黑猪,不用喂饲料,大人和孩子们经常去割点猪草就行,有时候就是从集体田里拔回来的野巴子藤、山芋藤。

    还有人家会养兔子,那东西更好伺候,连毛豆叶子都吃,豆叶子喂的差不多了就能杀掉,换了再用山芋藤来养一季,到了秋冬还能用青菜叶子养。

    养鸡是最省事的,小鸡崽子是得**饲料和剁碎的小菜叶,大了就不怎么用喂了,自己能在防风林里找吃的,每天回了鸡圈撒把米就行。

    这样的生活真的很不错,虽然没有彩电、冰箱、空调,没有汽车,大家一样过的特别有滋味,对未来也充满了憧憬和美好的希望。

    杨少宗走在小石子路上远远的看着这一切,心里真希望时间能够永远定格在这一年。

    1987年。

    可惜这不是他能说了算的。

    杨建林家里的大门是敞开着的,一家三口人聚在院子里的一张刷着黄桐漆的小木桌上吃饭,只是瞄一眼,看到院子里的两辆黑黝黝的大自行车,平滑的水泥地、清洁的环境和花坛,你就能感觉到这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在公社算是很不错的。

    杨建林现在是供销社的站长,在旗山公社管委会的各个科室、站中就属供销社的日子最红火,公社的高副社长因为高危糖尿病长期住院治疗后,能力出众的杨建林还兼顾副社长的工作,主管农林水利。

    此时的杨建林刚三十三岁,身材高瘦,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是个性格很随和的知识分子,穿着白色的的确凉短袖衬衫和灰色的长裤,正坐在小桌子前喝着稀饭,慢条斯理的和妻子说着话。

    看到杨少宗向里面张望,杨建林就看着杨少宗问道:“你找谁吗?”

    杨少宗以前是没有见过杨建林,可和潘玉林一样,人都还是那个人。

    他就大咧咧的笑呵呵的走了进来说道:“杨站长,我是杨庄的杨少宗,刚调到公社的工交科工作,暂时负责旗山肉联厂的事情!”

    杨建林稍微怔了一下,很快又笑眯眯的站了起来和杨少宗招呼着,让杨少宗进来坐,问道:“书记让你来的?”

    杨少宗道:“不是,我遇到一些很麻烦的事情就自己来了。”

    “哦?”

    杨建林眉宇闪过一丝微妙的神情。

    这时候,宋玉霞很快就搬了一个小凳子让杨少宗坐下来,也很客气的问道:“小杨,吃过饭没有,要是没吃过就在我们家里吃点吧!”

    杨少宗还真不客气,嘿嘿的笑道:“嫂子不瞒您说,我这刚从肉联厂的工地回来,正饿着呢!”

    宋玉霞一听这话微微一愣,还看了杨建林一眼,心道,他还真自来熟啊!

    可她并没有在意这点事,这就去厨房收拾一下,紧急先炒两个热菜。

    杨建林倒是不介意的挺随和的呵呵笑着,似乎觉得杨少宗还真的挺有意思。

    宋玉霞给杨少宗拿了筷子和啤酒杯,顺带将吃完饭的小丫头牵了出去,让杨少宗和她丈夫杨建林慢慢谈事。

    杨建林再开了两瓶琵琶湖啤酒,给杨少宗倒满了一杯才问道:“小杨,你那边有什么急事吗?”

    杨少宗道:“杨站长,我知道自己来的有点唐突,可旗山肉联厂那边的事情确实是挺多的,我这只能硬着头皮过来和您请示一下啊!”

    杨建林不动声色的微微摆手,道:“谈不上请示。高副社长在医院看病,副社长的工作都暂时让我管着,我确实是腾不出精力去管肉联厂的事情,希望你也能多谅解,有什么麻烦事就直说无妨,我们一起商量!”

    杨少宗道:“主要是各个方面都在从零起步,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一个人忙不过来,正好要预招三十个人,我就打算先定下一些能帮我的同学进厂!”

    杨建林不露痕迹的答道:“这样做是合理的,我觉得挺好。关于预招一部分职工的事情,我和书记、唐主任都说过了,我现在的事情太多,忙不过来,暂时管不了旗山肉联厂那边的事情,目前的很多工作就以你为主,如果你没有确切的成熟的预招人选,那就让书记和唐主任从大局考虑替肉联厂挑选一批较为合适的人选!”

    杨少宗想了想,在心里斟酌了一下才道:“这样啊,那唐主任和我说的似乎有点出入啊!”

    杨建林似乎是早有预料的微微一笑,也挺理解的劝说道:“小杨,唐主任现在也处于一个很特殊的时期,他可能是想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帮公社管委会的一些机关干部办点事,调剂一些人进厂当职工。你可以试着理解他,不用太在意,他和你不同,他是省里安排下来的选调生,咱们旗山又是比较封闭保守的老山区,外地的干部想做点事不容易。”

    他又补充道:“这样,你先确定十多个人的名单,再去找你们工交科的潘科长商量,让潘科长按照你的要求增加两三个人选,后面就交给唐主任处理。小杨,在机关工作就是这样,投桃报李,你给别人一些好处,别人以后也会给你一些好处,相互关照!”

    既然他也这么说了,杨少宗就不想过分的继续紧逼着唐孚,道:“那我就按您说的办吧!”

    杨建林嗯了一声。

    天色渐晚,大山里蚊子多,他们就搬进前屋里继续吃饭。

    杨建林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人际关系方面做的非常漂亮,另一个特点是很会办事,总能将事情办的很顺利,似乎,这两个特点本身也是相互关联的。

    进了前屋的客厅,杨建林的妻子宋玉霞已经紧急先切了一盘咸鸭蛋,另外还要给他们再炒两个热菜。

    旗山西边是琵琶湖,东边是旗河水库,北边是旗山水库,中间是大旗河,一沟渠、二沟渠、三沟渠……横纵竖直,小沟渠、小鱼塘到处都是。

    这时候的旗山到处都有养鸭子的,就是冬天要喂点粮食,平时是靠鸭子自己在河里找吃的,这样的鸭蛋还特别香,腌出来的咸鸭蛋更是红彤彤的冒油,美滋美味。

    哪像以后连生活饮用水都是问题,沟沟渠渠臭的要命,平时都是黑乎乎的,家里养的鸭子基本不敢下水。

    或许这种心情眼下只有杨少宗一个人能体会到。

    杨建林一直没有说太多的话,等两个人喝几杯啤酒,他才和杨少宗说道:“小杨,我已经准备年底去南方特区碰碰运气,那里有几个大学同学一直希望我过去,虽然我现在是答应书记继续多留一年,但在旗山肉联厂的这件事上,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干,老徐书记和宋社长都是非常支持你的,他们支持你,也就等于我也支持你。”

    杨少宗只是很平静的笑着,在心里琢磨着。

    他倒是不太希望杨建林离开,考虑的长远一点,等旗山肉联厂走上正轨之后,他也是要抽身离开的,如果杨建林这个肉联厂的厂长一直留下来干,那会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呢!

    杨少宗没有急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他只是很平静的在心里思索着,他也知道自己总有办法能将杨建林留下来。

    稍加思量,他和杨建林说道:“我毕竟还是年轻,很多事情都是凭感觉去办的,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真希望杨站长尽快到厂里主持工作啊!”

    杨建林挺客气的笑了笑,摆着手道:“暂时真过不去。高副社长的事都摊在我头上,再加上供销社的那些事,正好对上农忙这个时节,我确实是抽不出精力去过问肉联厂的事情。我给你的建议就是多和你们工交科的潘科长商量,请他多多帮你,他毕竟是在机关工作了十几年,认识的人多,也有工作经验和能力。你有能力和好的想法,他有不错的人际关系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两个人加在一起就够了!”

    此时的杨建林还不熟悉真正的杨少宗,对于很多事情,他也只是点到为止的说两句,给杨少宗大致理出一个比较合适的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