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老骥伏枥,宝刀未老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朔方节度使治所乃是灵州灵武县,距离西京长安一千二百五十里,距离东都洛阳两千里。若要从东都到朔方,一条是从东都过长安,过泾州原州然后北上,另一条则是西北边道,先从东都西行至潼关,而后北上蒲州、晋州、汾州,再从石州西行,途经绥州、盐州,最终抵达灵州都督府。两条路一近一远,倘若时间足够,杜士仪当然希望绕远路看一看夏州盐州等地是何景象,但既然是急着去赴任,他就不得不选择了前者。
一路紧赶慢赶,双股几乎再次磨破了一层油皮,一行人方才赶在年关之前,抵达了灵州灵武城。
尽管信安王李祎已经被贬衢州刺史,但朔方要地,在尚未交接之前,他这个前任朔方河东节度使自然不可能就此一走了之,所以,他仍然住在灵州都督府内。李祎这一年已经七十有三,可弓马了得,即便如今他已遭左迁之时,麾下众将见其仍然无不凛然。他妻子早故,自从他镇守朔方以来,身边便只有一妾,婢女也少,三个儿子都已经成家立业,出仕为官,不能随侍父亲身侧,都遣了儿子前来侍奉,故而李祎的三个孙子也都居于灵州都督府中。
当得知杜士仪入城消息的时候,长孙李研便急急忙忙来到了祖父的书斋外求见。等他获准进门后,将外头这消息说了,就只见李祎徐徐起身,面上没有丝毫动容:“算一算杜君礼就算赶往洛阳述职,过年之前也应该能到,他果然速度不慢。知会上下预备好交接。”
此话一出,李研登时大吃一惊:“大父,今天就要交接完毕?莫非他要让咱们在这大过年的时节赶路前去衢州?”
“什么叫他要让我们大过年赶路去衢州!难不成你这么大了还不知道,官员上任皆有时限,倘若时限到了尚不能到任,那便是要追责的!”李祎一怒之下尽显威势,见李研打了个寒噤,立时躬身应下,匆匆出门,他这才坐了下来,脸上却不像刚刚那样古井无波。
他又不是圣人,当然不可能真的胜不骄败不馁,被人用这种手段拖下水也没有心存怨愤。武温昚是悄悄派心腹来过灵州,可他哪里有功夫理会这种宫内的阴私。他已经知道了是谁假造他的笔迹给武温昚,可事到如今他再去诉冤请求追查到底,那反而会惹来更大的波澜。归根结底,他是宗室,又是掌兵的宗室,而他的祖父不是别人,正是一度相传几乎被太宗立为太子的吴王李恪,总难免会遭人疑忌。
他已经七十多岁的人了,半截身子入土,何必一定要去死扛到底?有些人只看到他功高赏薄,可他已经很满足了,能横刀立马建功立业,总比在两京窝上几十年来得有意义!
“杜君礼,只希望你不要徒有虚名。我这些年来虽是提拔过任用过很多人,可为了不招人嫉,但凡大将宁可举荐他们于别地就任,此前又已经调走了多人,留在身边的少之又少,唯有幕府文士数人。”
他最亲信的一个经略军副将以及亲手提拔的几个偏裨别将,在他接到左迁的制书之后,已经陆续调离了。虽然没有任何辩白就接受了左迁,但李祎心里不是没有怨愤的。他一手提拔起来的那些有才之士若就此被人排挤搁置,那是多大的损失?
所以,当他在灵州都督府前亲自迎接杜士仪的时候,互相见礼寒暄过后,他便淡淡地说道:“当年幽州一别便是四五年了,我已经老了,杜大帅却风采更胜往昔,果然是不服老不行啊。”
“廉颇老矣,尚能跃马横刀,大王更是老当益壮,何来服老之说?”如今信安王李祎即将左迁刺史,杜士仪索性便称一声大王,言辞谦逊十分,“大王前后镇守朔方八九年,战功卓著,军民服膺,自是我之楷模。”
李祎身后诸将听杜士仪如此说,不少最初绷紧脸的人也不禁神情稍松,而这时候,随杜士仪前来的前金吾卫将军李佺方才上前一步,恭敬有礼地向李祎称呼了一声大兄。由于李佺的任命还是在杜士仪离京之前刚刚确定,此事朔方军中上下全不知情,就连李祎刚刚也并没有注意。此刻他认出李佺之后,顿时诧异地挑眉道:“子全?此次杜大帅上任朔方,竟又是你随行?”
“这次李将军可不是随行。”杜士仪笑吟吟地解释道,“李将军此来朔方,任朔方节度副使,朔方都知兵马使,兼经略军使。”
朔方经略军驻守灵州灵武城内,统兵两万零七千人,马三千匹,占了朔方节度麾下诸军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李佺则是谦逊地笑了笑道:“我一介平庸老将,杜大帅却非要挑我前来朔方担当重任,我只能拼却这把老骨头,竭尽全力!”
李祎当然知道,倘若杜士仪新官上任,却不能掌握了经略军,那么这个节度使无疑只是空壳子,可王忠嗣南霁云都在陇右未动,他实在想不到杜士仪还能调谁来,可眼下见到李佺,杜士仪又挑明了李佺的官职,他不得不修正自己先前对杜士仪的看法。还真是后生不可小觑!
想当初,他也是从调任十六卫大将军开始,真正走上统兵一方的大道。李佺虽说已经年纪不小了,年近六十,可较之他开始镇守朔方时,却还要年轻几岁!他从如今的李佺身上,不知不觉就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子全也终于得以独当一面了!”李祎许久方才从嘴里迸出了一句感慨,欣然点头道,“待到交接之后,我设宴为杜大帅和子全洗尘。”
每一个人都能察觉到,李祎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最初的完全公事和疏淡,到如今的稍显亲近。朔方诸将还只是彼此窃窃私语,而张兴就是心底佩服备至了。要知道,杜士仪在宰相已经明言可以提各种要求的时候,却独独只要了一个李佺,而且不惜许之以节度副使之位,这简直就是相当于把整个后背都托付给了李佺一般,怎不教那位已经年纪不小的老将感怀备至?
既是心结稍解,接下来两边交接自是非同一般的快速。大唐从设立节度使至今也不过二十余年,并未如同此后有那许多繁文缛节。
这一日已经是腊月二十九,杜士仪知道众将难得年关放假,便定下正月初三方才正式于灵州都督府内节堂聚将廷参,一时自然皆大欢喜。只是,大部分将领仍然群聚于李祎身侧,个个声称要为其送行。面对这汹涌的将心民意,杜士仪见李祎皱着眉头拒绝了,他便也上了前。
“大王镇守朔方多年,众将日夜受教诲,建战功,如今送行之举乃是发自肺腑的真心之举,大王何必推拒?朔方至衢州虽则天高路远,可朝廷既是给了三个月的上任时限,何妨大王在灵州过完年再启程不迟?”
杜士仪亲自开口挽留,朔方众将顿时大喜,你一言我一语苦劝李祎过完年再动身。被众人七嘴八舌这么一说,即便担心朝中说他故意迟滞不去,李祎也不禁有些犹豫,这时候,杜士仪又适时解围道:“更何况,我初来乍到,还有不少事情想请教大王,还请大王缓一缓行程,不急于这短短几日!”
既然有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李佺也少不得帮腔劝说,李祎推拒再三,最终答应了下来。尽管他身为大将,早就习惯了大过年的仍旧领兵在外,可领军打仗和如今左迁赶路却是两个概念,一想到三个孙子也要陪着被贬的自己奔波数千里前去衢州,他这个一贯威严的祖父也觉得有些内疚。故而,当众将告退,杜士仪又挑明先不忙腾屋子的时候,自己可先住客院的时候,他看到长孙李研松了一口大气,不禁对杜士仪更生出了两分好感。
可一扫杜士仪随行的几位文士,他陡然想到了自己的那些幕府属官,当即忍不住探问道:“敢问杜大帅,此来可有节度判官?”
“我已上书,奏请以事我多年的陇右节度掌书记张兴为节度判官,他前时出使吐蕃归来有功,陛下已然允准。然则他毕竟不熟悉陇右的情形,所以,我刚刚请大王多留几日,也想请大王引荐一二人于我,我必当量才而用!”
陇右黑书记之名,李祎远在朔方灵州,也曾经听人说过。见张兴肤黑魁梧,看上去不像文士,更有风里来雨里去的大将风范,李祎没来由地生出了几分认同,再加上杜士仪既然言明只有一名节度判官,他便眉头舒展了开来:“这些年朔方节度判官换过数人,只有来圣严最为称职。此人精干贤明,最难得的是,为人处事光明磊落,却又有高士之风,若是杜大帅不弃,可以仍然沿用此人。”
“好,大王所荐必然精当,我改日便见他。”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祎原本已经一一接见自己这些幕府官,替他们谋划了相应前程,可他如今毕竟是左迁,也不可能人人护得住,杜士仪既是爽快应承会用来圣严,他又试探了几句,见杜士仪诚恳表态,会尽力沿用从前的文武,他在沉吟许久后,便决定相信对方一回。请了杜士仪回房后,他竟是将自己这些年来辟署的推官巡官,甚至一个衙推一个奏记,都一一评述其优劣,直到李研多次来请,他方才恍然回神。
“竟是一时间忘了时辰。这样,先用了晚饭,我再与杜大帅彻夜长谈吧!”
见李祎颔首一笑后先行离去,杜士仪让高适和王昌龄封常清先去打点居所,自己带着张兴前往客居。走在路上,张兴不禁低声问道:“此来朔方,不是别人寄希望于大帅清洗信安王旧部?倘若大帅依旧用信安王幕府旧人,会不会……”
“不是别人希望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朔方不是陇右,而且,纵观信安王向我举荐的人,显然他已经知道自己此次缘何落马了。”
更何况,姜度之前那张字条中,也有相应的人名!
朔方节度使治所乃是灵州灵武县,距离西京长安一千二百五十里,距离东都洛阳两千里。若要从东都到朔方,一条是从东都过长安,过泾州原州然后北上,另一条则是西北边道,先从东都西行至潼关,而后北上蒲州、晋州、汾州,再从石州西行,途经绥州、盐州,最终抵达灵州都督府。两条路一近一远,倘若时间足够,杜士仪当然希望绕远路看一看夏州盐州等地是何景象,但既然是急着去赴任,他就不得不选择了前者。
一路紧赶慢赶,双股几乎再次磨破了一层油皮,一行人方才赶在年关之前,抵达了灵州灵武城。
尽管信安王李祎已经被贬衢州刺史,但朔方要地,在尚未交接之前,他这个前任朔方河东节度使自然不可能就此一走了之,所以,他仍然住在灵州都督府内。李祎这一年已经七十有三,可弓马了得,即便如今他已遭左迁之时,麾下众将见其仍然无不凛然。他妻子早故,自从他镇守朔方以来,身边便只有一妾,婢女也少,三个儿子都已经成家立业,出仕为官,不能随侍父亲身侧,都遣了儿子前来侍奉,故而李祎的三个孙子也都居于灵州都督府中。
当得知杜士仪入城消息的时候,长孙李研便急急忙忙来到了祖父的书斋外求见。等他获准进门后,将外头这消息说了,就只见李祎徐徐起身,面上没有丝毫动容:“算一算杜君礼就算赶往洛阳述职,过年之前也应该能到,他果然速度不慢。知会上下预备好交接。”
此话一出,李研登时大吃一惊:“大父,今天就要交接完毕?莫非他要让咱们在这大过年的时节赶路前去衢州?”
“什么叫他要让我们大过年赶路去衢州!难不成你这么大了还不知道,官员上任皆有时限,倘若时限到了尚不能到任,那便是要追责的!”李祎一怒之下尽显威势,见李研打了个寒噤,立时躬身应下,匆匆出门,他这才坐了下来,脸上却不像刚刚那样古井无波。
他又不是圣人,当然不可能真的胜不骄败不馁,被人用这种手段拖下水也没有心存怨愤。武温昚是悄悄派心腹来过灵州,可他哪里有功夫理会这种宫内的阴私。他已经知道了是谁假造他的笔迹给武温昚,可事到如今他再去诉冤请求追查到底,那反而会惹来更大的波澜。归根结底,他是宗室,又是掌兵的宗室,而他的祖父不是别人,正是一度相传几乎被太宗立为太子的吴王李恪,总难免会遭人疑忌。
他已经七十多岁的人了,半截身子入土,何必一定要去死扛到底?有些人只看到他功高赏薄,可他已经很满足了,能横刀立马建功立业,总比在两京窝上几十年来得有意义!
“杜君礼,只希望你不要徒有虚名。我这些年来虽是提拔过任用过很多人,可为了不招人嫉,但凡大将宁可举荐他们于别地就任,此前又已经调走了多人,留在身边的少之又少,唯有幕府文士数人。”
他最亲信的一个经略军副将以及亲手提拔的几个偏裨别将,在他接到左迁的制书之后,已经陆续调离了。虽然没有任何辩白就接受了左迁,但李祎心里不是没有怨愤的。他一手提拔起来的那些有才之士若就此被人排挤搁置,那是多大的损失?
所以,当他在灵州都督府前亲自迎接杜士仪的时候,互相见礼寒暄过后,他便淡淡地说道:“当年幽州一别便是四五年了,我已经老了,杜大帅却风采更胜往昔,果然是不服老不行啊。”
“廉颇老矣,尚能跃马横刀,大王更是老当益壮,何来服老之说?”如今信安王李祎即将左迁刺史,杜士仪索性便称一声大王,言辞谦逊十分,“大王前后镇守朔方八九年,战功卓著,军民服膺,自是我之楷模。”
李祎身后诸将听杜士仪如此说,不少最初绷紧脸的人也不禁神情稍松,而这时候,随杜士仪前来的前金吾卫将军李佺方才上前一步,恭敬有礼地向李祎称呼了一声大兄。由于李佺的任命还是在杜士仪离京之前刚刚确定,此事朔方军中上下全不知情,就连李祎刚刚也并没有注意。此刻他认出李佺之后,顿时诧异地挑眉道:“子全?此次杜大帅上任朔方,竟又是你随行?”
“这次李将军可不是随行。”杜士仪笑吟吟地解释道,“李将军此来朔方,任朔方节度副使,朔方都知兵马使,兼经略军使。”
朔方经略军驻守灵州灵武城内,统兵两万零七千人,马三千匹,占了朔方节度麾下诸军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李佺则是谦逊地笑了笑道:“我一介平庸老将,杜大帅却非要挑我前来朔方担当重任,我只能拼却这把老骨头,竭尽全力!”
李祎当然知道,倘若杜士仪新官上任,却不能掌握了经略军,那么这个节度使无疑只是空壳子,可王忠嗣南霁云都在陇右未动,他实在想不到杜士仪还能调谁来,可眼下见到李佺,杜士仪又挑明了李佺的官职,他不得不修正自己先前对杜士仪的看法。还真是后生不可小觑!
想当初,他也是从调任十六卫大将军开始,真正走上统兵一方的大道。李佺虽说已经年纪不小了,年近六十,可较之他开始镇守朔方时,却还要年轻几岁!他从如今的李佺身上,不知不觉就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子全也终于得以独当一面了!”李祎许久方才从嘴里迸出了一句感慨,欣然点头道,“待到交接之后,我设宴为杜大帅和子全洗尘。”
每一个人都能察觉到,李祎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最初的完全公事和疏淡,到如今的稍显亲近。朔方诸将还只是彼此窃窃私语,而张兴就是心底佩服备至了。要知道,杜士仪在宰相已经明言可以提各种要求的时候,却独独只要了一个李佺,而且不惜许之以节度副使之位,这简直就是相当于把整个后背都托付给了李佺一般,怎不教那位已经年纪不小的老将感怀备至?
既是心结稍解,接下来两边交接自是非同一般的快速。大唐从设立节度使至今也不过二十余年,并未如同此后有那许多繁文缛节。
这一日已经是腊月二十九,杜士仪知道众将难得年关放假,便定下正月初三方才正式于灵州都督府内节堂聚将廷参,一时自然皆大欢喜。只是,大部分将领仍然群聚于李祎身侧,个个声称要为其送行。面对这汹涌的将心民意,杜士仪见李祎皱着眉头拒绝了,他便也上了前。
“大王镇守朔方多年,众将日夜受教诲,建战功,如今送行之举乃是发自肺腑的真心之举,大王何必推拒?朔方至衢州虽则天高路远,可朝廷既是给了三个月的上任时限,何妨大王在灵州过完年再启程不迟?”
杜士仪亲自开口挽留,朔方众将顿时大喜,你一言我一语苦劝李祎过完年再动身。被众人七嘴八舌这么一说,即便担心朝中说他故意迟滞不去,李祎也不禁有些犹豫,这时候,杜士仪又适时解围道:“更何况,我初来乍到,还有不少事情想请教大王,还请大王缓一缓行程,不急于这短短几日!”
既然有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李佺也少不得帮腔劝说,李祎推拒再三,最终答应了下来。尽管他身为大将,早就习惯了大过年的仍旧领兵在外,可领军打仗和如今左迁赶路却是两个概念,一想到三个孙子也要陪着被贬的自己奔波数千里前去衢州,他这个一贯威严的祖父也觉得有些内疚。故而,当众将告退,杜士仪又挑明先不忙腾屋子的时候,自己可先住客院的时候,他看到长孙李研松了一口大气,不禁对杜士仪更生出了两分好感。
可一扫杜士仪随行的几位文士,他陡然想到了自己的那些幕府属官,当即忍不住探问道:“敢问杜大帅,此来可有节度判官?”
“我已上书,奏请以事我多年的陇右节度掌书记张兴为节度判官,他前时出使吐蕃归来有功,陛下已然允准。然则他毕竟不熟悉陇右的情形,所以,我刚刚请大王多留几日,也想请大王引荐一二人于我,我必当量才而用!”
陇右黑书记之名,李祎远在朔方灵州,也曾经听人说过。见张兴肤黑魁梧,看上去不像文士,更有风里来雨里去的大将风范,李祎没来由地生出了几分认同,再加上杜士仪既然言明只有一名节度判官,他便眉头舒展了开来:“这些年朔方节度判官换过数人,只有来圣严最为称职。此人精干贤明,最难得的是,为人处事光明磊落,却又有高士之风,若是杜大帅不弃,可以仍然沿用此人。”
“好,大王所荐必然精当,我改日便见他。”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祎原本已经一一接见自己这些幕府官,替他们谋划了相应前程,可他如今毕竟是左迁,也不可能人人护得住,杜士仪既是爽快应承会用来圣严,他又试探了几句,见杜士仪诚恳表态,会尽力沿用从前的文武,他在沉吟许久后,便决定相信对方一回。请了杜士仪回房后,他竟是将自己这些年来辟署的推官巡官,甚至一个衙推一个奏记,都一一评述其优劣,直到李研多次来请,他方才恍然回神。
“竟是一时间忘了时辰。这样,先用了晚饭,我再与杜大帅彻夜长谈吧!”
见李祎颔首一笑后先行离去,杜士仪让高适和王昌龄封常清先去打点居所,自己带着张兴前往客居。走在路上,张兴不禁低声问道:“此来朔方,不是别人寄希望于大帅清洗信安王旧部?倘若大帅依旧用信安王幕府旧人,会不会……”
“不是别人希望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朔方不是陇右,而且,纵观信安王向我举荐的人,显然他已经知道自己此次缘何落马了。”
更何况,姜度之前那张字条中,也有相应的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