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所以我们才叫‘无限动力’!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环太阳聚能卫星发射工作,取得第一步的成功,对于航天局来说,主要工作已经结束了。
后续聚能卫星接近太阳,再包括滑入轨道展开圆翼,正式进入工作状态等,和航天局之间的关系不大,但因为和奕星科技共享卫星数据,他们也能拿到一系列的检测数据。
比如,距离十万公里位置太阳的温度。
这些数据对探索太阳是有意义的。
不过航天局最大的收获,还是完成了第二次太空穿梭。
这一次的太空穿梭,是真正的完成任务,不只是任务工作成功,也是重要经验的积累。
奕星科技可就不同了。
环太阳聚能卫星的发射只是第一步,他们还要关注后续卫星的运转情况,直到卫星滑入既定轨道,正常开始聚能传输的工作。
在聚能卫星朝着太阳迈进的过程中,奕星科技的卫星数据接收组,就只能知道卫星所在的位置,其他就完全不知道了。
现在聚能卫星相关的工作,就只能等待时间过去。
奕星科技的其他部门,则都处在紧张的运作中,他们新成立了‘奕星无限动力有限公司’,直接挂在‘奕星集团’旗下。
实际上,奕星无限动力公司还只是个空壳,但他们分出了公司大半儿的资金,同时也把属于汽车制造的债务、账单分了出去。
然后,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的财务账单,就显得非常可怜了。
现在公司的账户里就只有两亿人民币,却有着等待支付的十四亿人民币欠款。
这个财务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奕星拓展汽车业务,不到半年时间里可以说花钱如流水,直接投入了近六十亿人民币。
包括,聚能卫星制造发射。
包括,汽车材料订购,签订零部件采购合同。
也包括,向其他公司支付大笔的技术专利费用。
现在奕星无限动力公司,对外直接欠款就十几个亿,为了能在更短的时间里,造出想要的部件装配汽车,还有几亿即将支付的款项。
赵奕回到了奕星研发基地,扫了一眼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的财务状况,马上召集各组组长以及刚进入无限动力公司的财务、法务、管理等,召开了一个内部会议,会议快速拿出了解决方案--贷款。
对于经营一家集团公司来说,赵奕是没有任何经验可言的,正因为如此,他给公司招聘了好几个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有的还是从大公司挖过来,就是为了更好的经营。
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不能没有经验的想办法,而是让公司的人去想解决方案。
比如,这次的财务问题。
如果换做是赵奕自己,因为对于盈利有绝对的信心,可能就会对外筹集资金,或干脆个人出资,来快速的把资金问题解决。
但是,正常企业的做法是向银行贷款,企业经营都会有大量的贷款,最主要是因为,企业用钱的地方很多,不可能全都是现金去填,再有钱也很难依靠个人投入,维持一家多方向发展的大型企业运作。
奕星无限动力有限公司,是挂在奕星集团名下的新公司,注册资本只有十个亿,但想要向银行贷款却很容易,因为公司属于奕星集团,也是航空集团旗下的国-有企业。
同时,公司参与了顶级科研项目,资质肯定是有的,罩银行做了实物、合同的抵押,马上就拿到了十亿资金。
这十亿资金是及时雨,马上解决了资金问题。
虽然不能完全偿还其他欠款,但大部分欠款也不是必须一口气还完,而是可以后续慢慢的偿还。
因为贷款方只是奕星无限动力公司,银行方面要做风险把控能贷款十亿已经是极限。
如果是奕星科技公司,很容易能贷到几十亿。
十亿,并不能解决所有事情。
公司有新加入的管理层,马上就提议进行新公司的融资,“我们和几大高科技公司有合作协议,而且拥有换太阳卫星的使用权,未来的方向是制造太空飞船。”
“哪怕现在只是制造汽车,也肯定会被市场看好。”
“如果进行对外融资,也许能马上拿到超过二十亿资金。”
这个建议直接被赵奕否决了。
现在即将要做的是制造无限动力太阳能汽车,聚能卫星都已经升空,核心技术和准备都做好了。
哪怕是独自出资解决资金问题,也肯定不会对外进行融资,因为融资会分出去一部分股份,还会对原有的股份进行稀释。
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
等公司内部完成人员、部门调整,奕星无限动力也正是运作起来,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汽车制造上。
下一次会议的时候,赵奕就做出了时间计划表,“我希望在一个月内,拿到第一台光能传输接收器,在两个半月左右,完成第一台样车的组装。”
这个时间表做的很紧迫。
奕星无限动力公司也告诉运转起来,联系各个合作的厂商,关注材料和部件制造问题。
首先就是催促高等压缩材料公司,完成第一批压缩五倍单晶硅材料的制造。
然后是空间科技信息公司,催促他们完成定制的光能传输设备,最少以最快速度,完成第一台样机制造。
还有,红风工业。
红风工业是高端制造公司,他们负责的工作只有一个,就是把压缩单晶硅材料,切成标准的薄片。
这个工作可不是一般的制造公司能完成的。
压缩单晶硅材料强度非常的高,还觉得非常高的韧性,就连熔点都高达六千摄氏度。
这样级别的材料想要塑造成薄片,所要求的技术和工艺水平非常高,红风工业只是负责制造单晶硅薄片,而制造过程的费用,甚至超过压缩单晶硅材料成本的一半。
接下来是隆威重工,隆威重工的工作是按照设计图纸,制造能源接收端的外壳。
然后是鼎信国际,负责能源接收端,也就是接受太阳能转化电力装置的组装。
以上几家公司一起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空间传输太阳能转化电力装置的制造工作。
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的合作企业,可不止和电力装置制造有关,其他还有二十多家制造、服务企业,包括通力电子、亚方达电池、宇图机器人公司,等等。
不管是电子设备、软件制造、自动化控制、内饰安装、座椅制造等,多方买都需要相关厂商来提供。
最后,才是长远汽车。
所有的部件整合在一起,最终会被运到长远汽车制造公司,完成整车的组装,再嵌上‘无限动力’的商标,通过质检后才能完成出厂。
当然,说长远汽车还有些早,他们是合作厂商中最闲的,公司有几个负责人,都干脆来到郑阳工业园区,亲自监督分厂的建造工作。
对于出产的第一辆无限动力汽车,公司是非常注重质量的,各个部件的制造都有满足设计需求,同时,也必须要满足质量需求。
再联系各个厂商的同时,奕星无限动力公司也不断强调质量问题。
相关的部件制造速度并不快,但奕星短时间需要的是样车,最快需要的是能源接收装置样机。
材料、部件制造的速度都很快,最拖延时间的是空间信息科技公司和鼎信国际,前者是制造全新设计的能源接收端,接收端内部微型光束布列板,是制造花费时间最长的,肯定需要不短的时间才能制造出来。
另外,就是负责装配的鼎信国际,他们对能源接收装置样机的装配,甚至几乎是全‘人工’的,因为牵扯到全新设备的装配,还需要对车床等设备进行调整改进,大部分工作就只能手工来完成。
其中难度最高的就是单晶硅薄片和外壳之间的稳定嵌入,因为不能使用传统的焊接技术,就必须要在单晶硅薄片上打孔、打隔断,甚至是打出螺旋孔道,对单晶硅薄片进行物理性的稳固。
另外,还需要一系列的设计、改进,才能对照设计图完成抓高配工作。
一个月后,第一台能源接收器终于装配完成。
在完成的第一时间,鼎信国际就派车运送到了奕星无限动力公司,随后无限动力公司,就给十几家主要合作伙伴发出消息,邀请他们旁观能源接收端运作测试。
十几个主要合作厂商都派来了代表,有的甚至是研发部门的负责人,鼎信国际、隆威重工来的直接是集团的CEO,由此可见,他们对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的重视。
事实上,最主要还是对赵奕的重视,多数合作伙伴对于奕星无限动力公司,是稍稍有些不看好的,最主要就是因为无限动力公司,发布消息说是制造太阳能汽车。
太阳能汽车?
这种汽车可能有前景吗?
‘无限动力’的品牌名称确实听起来很厉害,但换一个角度说,就是实在太夸张了。
他们都认为‘无限动力’是宣传的噱头,太阳能确实代表了无限动力,只不过充能是个绝对性问题。
在常规的理解中,太阳能动力就是太阳能电池板加充电电池组合,太阳能是一种充电方式而已。
这种充电方式的弊端非常大,阴雨天气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哪怕每一天都是阳光充足,但常规的太阳能充电,就算汽车上方整体都是电池板,一整天的日照充能,也很支持汽车高速行驶十分钟。
十分钟,差不都了。
这个时间内,汽车就可以把十个小时充能耗光。
最主要的原因是,汽车上面的面积太小,自然不可能安装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板。
其中也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鼎信国际和隆威重工,他们负责的工作和制造能源接收端设备有关,自然知道‘无限动力的奥秘’,就在于的能源接收端。
这个能源接收端确实制造出来了,却让人完全摸不到头脑。
“把一大堆的单晶硅薄片,整齐排练放在封闭空间……”
“有什么意义呢?”
“难道封闭空间还能出现光照不成?”
鼎信国际、隆威重工,都实在是很不理解。
所以来的干脆就是公司的CEO。
——
奕星无限动力公司,对合作企业代表们,给予了十分热情的招待。
然后就是旁观测试了。
这个测试是让接收端装置链接外部的空间传输实验设备,外部空间传输实验设备,会接通超高功率高能光束,当然功率再高也不可能比的上太阳,理论上也足以让接收端装置,转化出七千瓦以上的电能功率。
操作间。
当一切都准备好以后,赵奕就让工作人员,直接接通了两台设备,随后就发现接收端装置运作起来,联通的电机快速开始运行。
这一幕让旁观的企业代表们惊呆了,“这是怎么回事啊?电机就直接运转了?”
“没接电把?”
“怎么转起来的?功率数据,不到九千瓦——”
数据存在偏差!
赵奕仔细看了一下检测装置上的数据,发现输出电力功率高达8.8千瓦,比预计的数值高出不少。
这说明转化效果非常好,比预设计算的要高。
“看来是切成薄片的压缩单晶硅,大大提升了光能转化率。”
赵奕思考着。
其实理解起来也很简单,压缩单晶硅切成了薄片,放置在封闭的空间里,和传输光接触面积大大增加,电力转化率也会有很大提升。
这个实验让旁观的企业代表们都没有看明白。
等实验结束以后,赵奕才走过来做了简单讲解,他语调非常平淡的,说出了让人震惊的内容,“我们制造的这台装置,全称应该叫做空间传输,太阳能转化电箱。”
“他能够通过一种叫做空间能源传输的技术,把外部的光能传输到内在通过内部单晶硅的反应材料的电子,把光能转化为电能。”
后面就不用解释了。
前面的空间能源传输技术,让所有企业代表们震惊。
赵奕还在继续说着,“而我们的强光能来源——”
他说着强调了一句,“接下来我说的,现在已经不是保密消息,但最好暂时不要传出去。”
企业代表们纷纷点头。
“知道上一次的环太阳卫星吧?那个卫星的使用权,属于无限动力公司,而卫星,实际上,叫做聚能卫星,作用是把太阳周边的强光能,通过空间光能传输技术,传输到接收装置上。”
“现在我们制造的就是接收装置,太阳表面可不存在夜晚,所以我们的汽车品牌,才叫做‘无限动力’。”
环太阳聚能卫星发射工作,取得第一步的成功,对于航天局来说,主要工作已经结束了。
后续聚能卫星接近太阳,再包括滑入轨道展开圆翼,正式进入工作状态等,和航天局之间的关系不大,但因为和奕星科技共享卫星数据,他们也能拿到一系列的检测数据。
比如,距离十万公里位置太阳的温度。
这些数据对探索太阳是有意义的。
不过航天局最大的收获,还是完成了第二次太空穿梭。
这一次的太空穿梭,是真正的完成任务,不只是任务工作成功,也是重要经验的积累。
奕星科技可就不同了。
环太阳聚能卫星的发射只是第一步,他们还要关注后续卫星的运转情况,直到卫星滑入既定轨道,正常开始聚能传输的工作。
在聚能卫星朝着太阳迈进的过程中,奕星科技的卫星数据接收组,就只能知道卫星所在的位置,其他就完全不知道了。
现在聚能卫星相关的工作,就只能等待时间过去。
奕星科技的其他部门,则都处在紧张的运作中,他们新成立了‘奕星无限动力有限公司’,直接挂在‘奕星集团’旗下。
实际上,奕星无限动力公司还只是个空壳,但他们分出了公司大半儿的资金,同时也把属于汽车制造的债务、账单分了出去。
然后,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的财务账单,就显得非常可怜了。
现在公司的账户里就只有两亿人民币,却有着等待支付的十四亿人民币欠款。
这个财务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奕星拓展汽车业务,不到半年时间里可以说花钱如流水,直接投入了近六十亿人民币。
包括,聚能卫星制造发射。
包括,汽车材料订购,签订零部件采购合同。
也包括,向其他公司支付大笔的技术专利费用。
现在奕星无限动力公司,对外直接欠款就十几个亿,为了能在更短的时间里,造出想要的部件装配汽车,还有几亿即将支付的款项。
赵奕回到了奕星研发基地,扫了一眼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的财务状况,马上召集各组组长以及刚进入无限动力公司的财务、法务、管理等,召开了一个内部会议,会议快速拿出了解决方案--贷款。
对于经营一家集团公司来说,赵奕是没有任何经验可言的,正因为如此,他给公司招聘了好几个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有的还是从大公司挖过来,就是为了更好的经营。
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不能没有经验的想办法,而是让公司的人去想解决方案。
比如,这次的财务问题。
如果换做是赵奕自己,因为对于盈利有绝对的信心,可能就会对外筹集资金,或干脆个人出资,来快速的把资金问题解决。
但是,正常企业的做法是向银行贷款,企业经营都会有大量的贷款,最主要是因为,企业用钱的地方很多,不可能全都是现金去填,再有钱也很难依靠个人投入,维持一家多方向发展的大型企业运作。
奕星无限动力有限公司,是挂在奕星集团名下的新公司,注册资本只有十个亿,但想要向银行贷款却很容易,因为公司属于奕星集团,也是航空集团旗下的国-有企业。
同时,公司参与了顶级科研项目,资质肯定是有的,罩银行做了实物、合同的抵押,马上就拿到了十亿资金。
这十亿资金是及时雨,马上解决了资金问题。
虽然不能完全偿还其他欠款,但大部分欠款也不是必须一口气还完,而是可以后续慢慢的偿还。
因为贷款方只是奕星无限动力公司,银行方面要做风险把控能贷款十亿已经是极限。
如果是奕星科技公司,很容易能贷到几十亿。
十亿,并不能解决所有事情。
公司有新加入的管理层,马上就提议进行新公司的融资,“我们和几大高科技公司有合作协议,而且拥有换太阳卫星的使用权,未来的方向是制造太空飞船。”
“哪怕现在只是制造汽车,也肯定会被市场看好。”
“如果进行对外融资,也许能马上拿到超过二十亿资金。”
这个建议直接被赵奕否决了。
现在即将要做的是制造无限动力太阳能汽车,聚能卫星都已经升空,核心技术和准备都做好了。
哪怕是独自出资解决资金问题,也肯定不会对外进行融资,因为融资会分出去一部分股份,还会对原有的股份进行稀释。
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
等公司内部完成人员、部门调整,奕星无限动力也正是运作起来,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汽车制造上。
下一次会议的时候,赵奕就做出了时间计划表,“我希望在一个月内,拿到第一台光能传输接收器,在两个半月左右,完成第一台样车的组装。”
这个时间表做的很紧迫。
奕星无限动力公司也告诉运转起来,联系各个合作的厂商,关注材料和部件制造问题。
首先就是催促高等压缩材料公司,完成第一批压缩五倍单晶硅材料的制造。
然后是空间科技信息公司,催促他们完成定制的光能传输设备,最少以最快速度,完成第一台样机制造。
还有,红风工业。
红风工业是高端制造公司,他们负责的工作只有一个,就是把压缩单晶硅材料,切成标准的薄片。
这个工作可不是一般的制造公司能完成的。
压缩单晶硅材料强度非常的高,还觉得非常高的韧性,就连熔点都高达六千摄氏度。
这样级别的材料想要塑造成薄片,所要求的技术和工艺水平非常高,红风工业只是负责制造单晶硅薄片,而制造过程的费用,甚至超过压缩单晶硅材料成本的一半。
接下来是隆威重工,隆威重工的工作是按照设计图纸,制造能源接收端的外壳。
然后是鼎信国际,负责能源接收端,也就是接受太阳能转化电力装置的组装。
以上几家公司一起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空间传输太阳能转化电力装置的制造工作。
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的合作企业,可不止和电力装置制造有关,其他还有二十多家制造、服务企业,包括通力电子、亚方达电池、宇图机器人公司,等等。
不管是电子设备、软件制造、自动化控制、内饰安装、座椅制造等,多方买都需要相关厂商来提供。
最后,才是长远汽车。
所有的部件整合在一起,最终会被运到长远汽车制造公司,完成整车的组装,再嵌上‘无限动力’的商标,通过质检后才能完成出厂。
当然,说长远汽车还有些早,他们是合作厂商中最闲的,公司有几个负责人,都干脆来到郑阳工业园区,亲自监督分厂的建造工作。
对于出产的第一辆无限动力汽车,公司是非常注重质量的,各个部件的制造都有满足设计需求,同时,也必须要满足质量需求。
再联系各个厂商的同时,奕星无限动力公司也不断强调质量问题。
相关的部件制造速度并不快,但奕星短时间需要的是样车,最快需要的是能源接收装置样机。
材料、部件制造的速度都很快,最拖延时间的是空间信息科技公司和鼎信国际,前者是制造全新设计的能源接收端,接收端内部微型光束布列板,是制造花费时间最长的,肯定需要不短的时间才能制造出来。
另外,就是负责装配的鼎信国际,他们对能源接收装置样机的装配,甚至几乎是全‘人工’的,因为牵扯到全新设备的装配,还需要对车床等设备进行调整改进,大部分工作就只能手工来完成。
其中难度最高的就是单晶硅薄片和外壳之间的稳定嵌入,因为不能使用传统的焊接技术,就必须要在单晶硅薄片上打孔、打隔断,甚至是打出螺旋孔道,对单晶硅薄片进行物理性的稳固。
另外,还需要一系列的设计、改进,才能对照设计图完成抓高配工作。
一个月后,第一台能源接收器终于装配完成。
在完成的第一时间,鼎信国际就派车运送到了奕星无限动力公司,随后无限动力公司,就给十几家主要合作伙伴发出消息,邀请他们旁观能源接收端运作测试。
十几个主要合作厂商都派来了代表,有的甚至是研发部门的负责人,鼎信国际、隆威重工来的直接是集团的CEO,由此可见,他们对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的重视。
事实上,最主要还是对赵奕的重视,多数合作伙伴对于奕星无限动力公司,是稍稍有些不看好的,最主要就是因为无限动力公司,发布消息说是制造太阳能汽车。
太阳能汽车?
这种汽车可能有前景吗?
‘无限动力’的品牌名称确实听起来很厉害,但换一个角度说,就是实在太夸张了。
他们都认为‘无限动力’是宣传的噱头,太阳能确实代表了无限动力,只不过充能是个绝对性问题。
在常规的理解中,太阳能动力就是太阳能电池板加充电电池组合,太阳能是一种充电方式而已。
这种充电方式的弊端非常大,阴雨天气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哪怕每一天都是阳光充足,但常规的太阳能充电,就算汽车上方整体都是电池板,一整天的日照充能,也很支持汽车高速行驶十分钟。
十分钟,差不都了。
这个时间内,汽车就可以把十个小时充能耗光。
最主要的原因是,汽车上面的面积太小,自然不可能安装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板。
其中也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鼎信国际和隆威重工,他们负责的工作和制造能源接收端设备有关,自然知道‘无限动力的奥秘’,就在于的能源接收端。
这个能源接收端确实制造出来了,却让人完全摸不到头脑。
“把一大堆的单晶硅薄片,整齐排练放在封闭空间……”
“有什么意义呢?”
“难道封闭空间还能出现光照不成?”
鼎信国际、隆威重工,都实在是很不理解。
所以来的干脆就是公司的CEO。
——
奕星无限动力公司,对合作企业代表们,给予了十分热情的招待。
然后就是旁观测试了。
这个测试是让接收端装置链接外部的空间传输实验设备,外部空间传输实验设备,会接通超高功率高能光束,当然功率再高也不可能比的上太阳,理论上也足以让接收端装置,转化出七千瓦以上的电能功率。
操作间。
当一切都准备好以后,赵奕就让工作人员,直接接通了两台设备,随后就发现接收端装置运作起来,联通的电机快速开始运行。
这一幕让旁观的企业代表们惊呆了,“这是怎么回事啊?电机就直接运转了?”
“没接电把?”
“怎么转起来的?功率数据,不到九千瓦——”
数据存在偏差!
赵奕仔细看了一下检测装置上的数据,发现输出电力功率高达8.8千瓦,比预计的数值高出不少。
这说明转化效果非常好,比预设计算的要高。
“看来是切成薄片的压缩单晶硅,大大提升了光能转化率。”
赵奕思考着。
其实理解起来也很简单,压缩单晶硅切成了薄片,放置在封闭的空间里,和传输光接触面积大大增加,电力转化率也会有很大提升。
这个实验让旁观的企业代表们都没有看明白。
等实验结束以后,赵奕才走过来做了简单讲解,他语调非常平淡的,说出了让人震惊的内容,“我们制造的这台装置,全称应该叫做空间传输,太阳能转化电箱。”
“他能够通过一种叫做空间能源传输的技术,把外部的光能传输到内在通过内部单晶硅的反应材料的电子,把光能转化为电能。”
后面就不用解释了。
前面的空间能源传输技术,让所有企业代表们震惊。
赵奕还在继续说着,“而我们的强光能来源——”
他说着强调了一句,“接下来我说的,现在已经不是保密消息,但最好暂时不要传出去。”
企业代表们纷纷点头。
“知道上一次的环太阳卫星吧?那个卫星的使用权,属于无限动力公司,而卫星,实际上,叫做聚能卫星,作用是把太阳周边的强光能,通过空间光能传输技术,传输到接收装置上。”
“现在我们制造的就是接收装置,太阳表面可不存在夜晚,所以我们的汽车品牌,才叫做‘无限动力’。”